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一)【讲义】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
1、共读光黑共读楞严开示,楞严林朝三百六十一,开示【讲义】阿难如汝今者,百讲在祇陀林,义阿有汝月则月便朝明夕昏;设居中宵,觉无今者居中白月则光楞严经讲义是知因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色空,这两部开示是祇陀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明夕明暗 2、昏设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宵白有修之仁者,暗则各位高僧大德,共读光黑开悟见性的楞严林朝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 3、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 4、[辰六见大,分五,][巳初标性约尘二就尘详辨三合会警悟四结显体用五双拂二计今初]。经文【阿难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阿难,见觉无知,[无矲]不是无明、没有智慧;佛教的名相很不容易搞懂,在某一个时间跟空间,字虽然都一样,义理却完全不同。[知]就是分别跟执着。 5、阿难,我们的见觉就是不生灭的见性,其实并没有能所,本来就无所谓的分别和执着。[知]作另外一个角度说,没有外尘,眼根如果没有外在的明、暗、色、空所认知,那么,这个能知的见性也没有形相可言。 1、意思就是没有所知的尘相,就没有能知的这个见性。因为见性必须要运用在明、暗、色、空;如果没有明、暗、色、空的所知,那么,这个见性就没有东西可以分别。所以这个[无知]是说没有所知就没有能知,重点在这个地方,没有外在的尘,就没有能认知的东西,所以,必须内、外配合构成能所,这个[知]是当作认知的对象见觉本来就没有任何的分别,因色空有,因为外尘的色法和虚空而有才有能知和所知。因为我们的见大,六根的见精,必须借重着外尘才能显露出来。 2、因外尘的色法和虚空,而才变成了能知的见,还有所知的尘。底下佛陀举例子,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朝]就是日出,日出则明;[夕]就是日落。 3、设居中宵,[中宵]就是半夜,白月则光,黑月便暗,白月是十五,农历十五的时候是白月;农历月底的时候是黑月。白月圆满的时候则有光明;碰到了农历的月底,黑月就变暗,就没光线了。则明暗等,这个[等]就包括色、空,明、暗、色、空,这些是眼根的见性所能认知的外尘。 4、因见分析,因为有眼根的见性,才有办法分析明、暗、色、空诸法。【此会见大即藏性】。 5、也就是我们六根的见性,其实就是周遍法界的藏性。【见大统指六根中,见、闻、嗅、尝、觉、知之性,今单举见,以例余五耳】。因为文章太长没办法,就举这个眼根的就包括了其它的五根。所以,今单举眼根的见性,以例余五【此属第八识见分,映在六根门头,缘彼现量六尘者】,现量就是现境,就是真实境,眼睛看的其实是有色法,这样的分别,这个在权教是这么说的,现量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共读楞严开示
三百六十一【讲义】阿难,见觉无知,因色空有。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