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大愿——(第31愿)净国照见十方愿
设我得佛,大愿第愿国土清净,净国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大愿第愿犹如明镜,净国睹其面像。大愿第愿若不尔者,净国不取正觉。大愿第愿 我成佛时,净国我所住持的大愿第愿国土清净无伦,在国土的净国任一界面悉能够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大愿第愿诸佛世界,犹如手持明镜,净国睹见自己面容。大愿第愿若此愿不兑现,净国不取正觉。大愿第愿 阿弥陀佛因地观察他方世界,由众生障深福薄故,地面是丘陵坑坎、荆棘沙砾,房舍为砖木乃至现代用水泥等化工材料,暗冥而有毒。众生心三毒烦恼炽盛故,感得依报器界越来越粗劣污秽。是故,阿弥陀佛称性发愿:愿我国土地平如掌,清净如明镜,皆悉影照他方世界的依正景物,十方无数无边世界,皆能照现。以极乐国土喻明镜,以十方世界喻面像,镜纳十方,彻鑒无遗。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参弥勒菩萨,来到毘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弥勒菩萨弹指出声,楼阁门应声而开。呈现在善财童子面前的乃是整个法界的恢宏场景,有阿僧祇的宝树、阿僧祇的宝网、阿僧祇的宫殿、阿僧祇的楼阁……一切都是无限量。且于一处就能见一切处,在一一面上,楼阁墙面上,宝柱上都能见到弥勒菩萨无量劫以来修因、行菩萨道的历程,以及弥勒菩萨于他方世界剎土示现八相成佛,讲经说法的情景。不仅能目睹景物,而且还能耳闻音声。弥勒菩萨的大楼阁清净无垢,能见到过去、现在、未来他方世界所有的景物,其境界即是菩提觉性的境界,令善财童子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解脱门,证入等觉菩萨的位次。 大自在梵天水精光殿,在这梵宫殿中悉见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景物,诸如天宫殿、龙宫殿、阿修罗宫殿、人间的宫殿房舍,乃至山川树木、众生的好丑清浊等,悉皆呈现面前,如观掌珠。 菩萨及大梵王尚且有遥见他方景物如观掌珠的神德,极乐净土由阿弥陀佛至极清净心所流现的净妙境界更为神妙。在极乐世界任一众宝合成的地面上,宫殿诸楼阁上,宝树间,珍宝墙面上,悉如清净明镜,照见十方无数国土净秽诸相,众生种种善恶业缘果报,令国中天人睹见此事,见贤思齐,见恶内省警诫。 可见这一愿对止恶扬善的修行有增上缘的价值,亦能增上上求下化的菩提心。看到三恶道中遭受剧苦的众生,生起救度的悲心;看到十方诸佛菩萨为度众生,六度万行,示现种种身份,安乐利益一切众生的佛事,油兴作佛度众生的菩提心。可见阿弥陀佛任何一愿的施设,悉皆用意之深远,利益之巨大,度化众生,无微不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皈依的三宝有两种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五)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义贯】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七)【讲义】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
- 如何判断犯邪淫戒的轻重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六)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九)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零五)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
- 不要再去问因果,再问就很傻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一)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随机阅读
-
- 阿弥陀佛为何被尊称为「佛中之王」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一)业果相续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六)【讲义】不应声闻,杂成中界。界无中位,则内外相,复从何成?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七)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 住寺院应注意哪些问题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九)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五)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九)【讲义】癸初发愿报恩二誓言度众生三求除细惑四速成正觉五申述不退今初
- 《地藏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八)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一)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龙树菩萨:十二礼偈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七)【义贯】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若在于手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二十四)又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合?为非暗合?为非通合?为非塞合?若非明合,则见与明,性、相乖角,如耳与明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九)【讲义】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
- 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六)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七十二)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五)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