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是有相的,如何能契入中观呢
问:请问净土法门执着有相,净土那怎样契入中观法门、法门缘起性空呢? 大安法师答:其实执着这个相,有相里面就包涵着真空。入中为什么?要了解净土的净土相,不是法门一般的相,称为第一义谛妙境界相。有相就是入中奇妙的、不可思议的净土境界之相,是法门来自于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有相诸法的空性:毕竟空、无所有。入中所以当我们繫念这个妙境界相的净土时候,实际上就契入到那种中观的法门真空妙有的中道了义了。这个名号是有相缘起的,是阿弥陀佛用他的愿——发愿——这个缘生起来的。那名号体性是空的,正是符合缘起性空的道理。 你念这句名号的时候,我们的心本身也是看不见摸不着。这个心怎么出来?当你去念这句名号的时候,你当下这一念能念佛的心就起来了,这叫缘起。这个能念的心虽然孤名历历,但是你看它是怎么起来的。既然是缘起,它能念的心当体也是空的,所念的佛号也是了不可得的。你要从这个能念和所念当中,体会它本性上的那种毕竟空、无所有的特点。你体会到这一点,才会想到为什么这句名号能够让我们止一切妄想杂念,而且让我们心越来越清净。 因为它本身就有空的东西在里面,有无量寿的特点在里面。这个名号总是有一种相的话,就让我们心越来越执着:不是这样的。我们凡夫众生都有执着,要通过对一个有相的执着到达到无相。从有相到无相,从有念到无念,从有生到无生,这就是善巧方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一)八识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一)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三)【诠论】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
- 心不要活得太表面,要能够更深层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四)须弥巨海山,洲渚刹土地,星宿及日月,外道天修罗?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一)如是,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曲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诠论】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跟出家师父同坐一起,感得什么果报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七)天句非天句。饮食句非饮食句。淫欲句非淫欲句。见句非见句。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戒句非戒句
- 随机阅读
-
-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六)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一)如来特于此无上顿教,说出自证境界,令诸大菩萨亦能体会如来自觉圣趣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六)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
- 我为不信佛的父亲助念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九)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七)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六)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我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是我心中之佛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三)【注释】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哀愍者所说,自觉之境界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七)觉自心现量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五)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佛神力
- 哪怕往生边地疑城,也从此与轮迴绝缘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一)阿跋多罗宝即是无上宝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三)弓句非弓句。实句非实句。数句非数句。数句非数句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九)不坏相有八,无相亦无相。譬如海波浪,是则无差别,诸识心如是,异亦不可得
- 不能忽略权法的重要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九)【注释】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云何守护国?诸天有几种?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