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9>
1、楞严《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经第七处征心,套破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妄识无处破妄识无处,处征七处征心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心>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 2、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破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妄识无处翻开《义贯》87页,处征请合掌,心>经文:【皆是楞严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经第善超诸有,套破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毘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无漏”:“漏”,就是烦恼的异名。也就是一切众生只要没有听闻佛道,他的烦恼没有机会断除,会重复的一直循环,而且是生生世世。 3、三界有三种漏:欲漏、有漏、无明漏。欲漏就是贪着像我们欲界里面的财色名食睡;有漏是上二界的,也就是色界和无色界的烦恼;无明漏是遍三界,包括界内无明、界外无明。换句话说:无明漏就是微细也难以觉察。因此,一切的烦恼总称为无明,包括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邪见,贪、嗔、痴、慢、疑等,全部都列为无明,用一个“无明”总代表一切的烦恼。 4、圣人已破淫,就是淫的习气都断了。怒,也就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发脾气没有了,圣人不会发脾气的;除了示现要教化众生以外,那是例外,那是菩萨的怒目金刚相,那也是为了度众生,而真正的圣人的心,从来没有怒气的,他的心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痴”就是没有智慧中国人造字是很有意思的,“知”上加疾病的“病”部,这可就是很有学问了,知见有毛病叫做“痴”,真了不起的中文。你的看法偏差了,起种种的意识型态,你都知见生病了。圣人已经破了淫、怒、痴诸烦恼,所以,达于无漏,也就是没有烦恼之境界。 5、因此如果常常亲近无漏的圣者,你自然而然就会感染到慈悲的德行;而如果你常常接近一个烦恼的众生,你的频率也被感化,你也变成很烦恼,因为频率会相应的。为什么要接近断除淫、怒、痴烦恼的圣人呢。因为去感受一下他们的频率。“阿罗汉”:又译为“阿罗诃”,其义为:一、无生——阿罗汉烦恼已经不再生起,所以,什么是阿罗汉。 1、就是没有烦恼。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修行。就是要面对现实,同时要超越烦恼。烦恼已经不再生起,所以称为无生。 2、为什么称无生呢。因为它是缘生缘灭的假相意思就是说:万法看起来好像有生;但是,其实那是因缘生,如果我们用大智慧透视它,我们会发现,凡所有相都是缘起缘灭的幻化的假相,说“生”,其实只是缘生,没有真实的生。譬如说:一座山生起来,如果我们有耐性,用挖土机慢慢的挖,一座山就挖空了,山的相没有了。 3、又,阿罗汉此身是最后身,只要入涅槃,灰身泯智,更不再来三界受生,他没有那个种子,为什么不来三界受生呢。这个三界在理上来讲,叫做贪、嗔、痴;在事相来讲,叫做欲界、色界、无色界,其实就在一念之间。为什么讲:菩提由来无一物,生死涅槃无距离。因为从理上讲:你有贪、嗔、痴就会有三界;如果没有贪、嗔、痴,即出三界就是超越三界三界本如幻,无有一法真。 4、既然三界本来就是如幻,哪来的真实性的三界呢。跳脱不了贪嗔痴。 5、所以,我们每天过的什么生活。就是情绪轮回的生活。《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
七处征心?9>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