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心若有垢,法身则不现故
【又问曰。众生则若诸佛有自然业。心若现故能现一切处。有垢利益众生。法身一切众生。众生则若见其身。心若现故若睹神变。有垢若闻其说。法身无不得利。众生则云何世间多不能见。心若现故】 诸佛菩萨他有自然业,有垢不假造作自然而现的法身。业是众生则用,他那个用,心若现故大用无边,有垢能在一切处示现,能在一切处利益众生。一切众生见佛身,看见佛的神变,或者听他说的法,都能得到利益。这是无疑了。 所疑的,为什么众生不能得见?云何世间多不能见,这是他疑问的。既然佛有那么大的自然业用,换句话说,我怎么不能见到佛呀?我怎么不能闻到法呀?我怎么不能得度?对佛的自然业用不是产生怀疑了?这是问号。 【答曰。诸佛如来。法身平等。遍一切处。无有作意故。而说自然。但依众生心现。众生心者。犹如于镜。镜若有垢。色像不现。如是众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现故。】 诸佛如来,法身平等,遍一切处,没有作意。这是不错的,千真万确的,因为这是自然的显现。但是众生的心不是这样子了,无缘怎么现呢?含义就在这。诸佛的妙法妙力是无边际的,但无缘者难度,不能度,没有因缘。得有水才现,月亮是无私的,哪地方有水,哪地方就现;没水的,它怎么现呢?无缘的现不了。 众生的心像一面大镜子,那镜子本身它有了垢染,灰尘很重,它不能照形相了,色像不能现了。众生心有了垢,法身就不现了。我们就说他无缘吧!现在我们在干什么呢?我们在磨垢呢!我们这个镜子上有垢,我们现在在磨呢!你拜忏也好、礼佛也好、念经也好、闻法也好,都是磨这个尘垢。 诸佛是以法为身,这个法身也现报身、化身,说法身就是报化都具足在内了,所以他平等现在一切处,这是自然的,也没有作意。佛是证得了无为无念而说的自然,但是他得随众生心而现。众生心清净了,那就现了。众生心污染了,不得见故。 感应道交,你得感。你不感,你怎么会应呢?是你感的不诚,你感的有夹杂,你的妄想心跟诸佛的清净心不能相合,所以见不到佛。假使你现在假修戒定慧,心里念佛、念法、念僧,感应道交,就可以见佛。 以一切众生心为因,诸佛现身就叫缘,等因缘和合那就现了。镜子若有垢,你照相就照不见了。镜子若无垢(照相则现)。众生心若有垢,佛身不现;众生心若无垢,见佛闻法,了脱生死。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境遇不好,应当退一步来想
- 共读楞严开示(十五)正说妙定始终,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一)如是我闻有四义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三)【义贯】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觉知之根,非寤寐来;非生灭有;不于根出;亦非空生
- 千万莫上邪魔外道的当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五)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此下十二句,叹实德迥异二乘,显然菩萨作略;此四句叹自利之德体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八)【讲义】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二)【讲义】辰二别释(分六) 巳初眼入乃至六意入
- 「鬼子母」的由来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八)【讲义】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
- 随机阅读
-
- 赵州禅师和赵州禅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四)妙奢摩他、三(去声)摩、禅那者:阿难不知,十方如来,因地所修之定名,乃擧常途三种定之别名
- 共读楞严开示(十二)会通四科,即性常住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三十五)【义贯】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 千万莫上邪魔外道的当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八)【讲义】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八)【讲义】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六)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
- 有欲便有苦,无慾则无苦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三)戊二缘觉众復有无量,辟支无学,并其初心,同来佛所,屬诸比丘,休夏自恣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一)夫群生莫不有心,而真心难悟 修行莫不有定,而性定难明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楞严经中之醍醐妙联
- 什么样的程度才能称为至心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楞严经中之醍醐妙联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二)【讲义】辰二别释(分六) 巳初眼入乃至六意入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五)【讲义】又即后文偈云:‘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是也。如人瞪目观空,瞪久发劳,则见空华。
- 修忏悔应该兼具事理并行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二)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讲义】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六)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