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白话分段贯释二
1、心经心经白话分段贯释二。白话【观】定下了心,分段运想那个道理叫做观。贯释这个观,心经是白话已证到果地圆成的妙观,不是分段因地初修作观的观,是贯释大自在观,般若的心经大机大用已经启发,心无能观,白话亦无所观,分段是贯释能所双忘的妙观。【自在】是心经无可无不可的自在。 2、白话自由是分段不肯受拘束的,但环境不如你的意思独有自在,是到处能安,自然地不受环境所困,一切好坏随缘;乐亦不喜,苦亦不恼,知道他是本来空,自己有主宰的。这个自在,是指大自在。【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能自己觉悟,再能觉悟人的谓之菩萨;所以是人天的导师,为三界的善知识。 3、三界是:,一,欲界,由人的一部分下至五道;二,色界,指天道;三,无色界,指禅天;【菩萨】总是在六道中。菩萨分在家,出家,地前,登地,十地等觉,最高是一生补处菩萨,就是佛退位后,他来接位的,如此土的弥勒佛,西方的观世音大士。这个菩萨,是指十地等觉将登佛位的大自在菩萨。 4、【行】心行,心中起种种妙观妙行的大用,作种种自利利他二事业。【深】不是深浅的深,是不可测量的意思,圆遍广大,究竟无上的妙行。 5、【般若波罗蜜多】上面已经解释过了,就说菩萨的功行,已到究竟地,登彼岸之上了。【时】这时字关系甚大,显明到了这个境界的时候,正是果位的时候,已经断除一切烦恼,度尽苦厄,没有挂碍的了。在下两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之后的意境,点明大自在的光景。 1、【照见】朗然觉照,彻见无余的意思,是无功用的功用,毫不著意的觉照,心神会通的了。【五蕴】指色、受、想、行、识,这五事蕴结不分。 2、此言心和外境相蕴合。一个色字,包括五个字在内,并且包括外面一切一切有相相形形色色,内面无相相思想方面都在内。外境原是色,而我的眼、耳、鼻、舌、身、意也是色;外色和内色接触了,就有个受;既受了,就要去想象他,这是想;想到了,心中一行转念,这是行;转出那知识来,就是识;所以受想行识四个也还是色,总是幻心幻起的作用,成就种种的幻法。 3、这个五蕴,是众生造孽受苦成立六道生死的资本,但也是开般若,除习气,度苦厄,了生死的工具,也就是佛菩萨成大觉度众生的工具。同要用五蕴,只是佛菩萨能照见本空,可以善用,不被所转,众生反被所缚;是在觉不觉,明空不明空之别,不要指定为不好的东西,反生了偏见。【皆】统统包尽无余,就是一切的意思。 4、不但人空,法亦空,连照见亦空,因为照见亦是五蕴。【空】世上的人,往往不明白空的道理,笼统说:空就是没有了。不知“空”有空间、虚空、空相、空义种种的分别。 5、今分为两种:一空相,是有相的,如空屋,人满了,空相破了,所以“有”与“空”是相对的,这就是世人说的没有就是空了。经上另有十八空义。至于佛经上所说的“空”,是空义,是性空,是本来空,是与一切万有相和合的,不是相对的,不是没有的,是有而空的。要明白这个空的意义,先得明白几点:所谓宇宙间一切形形色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下至一切用物、植物、动物和我的身体,都是有相相;还有我的思想、道理、人事、人情、喜怒哀乐,都是无相相;一切包括在内,总名曰色,在因地上总是空的。心经白话分段贯释二
心经白话分段贯释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