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发三种心
今天是修行心第一个七的第一天,我们注意要有一个正确的发种出发点:我们为什么要打七?为什么要开悟?为什么要用功夫?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出发点就是发心。关于怎样发心的修行心问题,历代祖师讲了很多,发种经典上讲了很多,修行心我想结合我们的发种现实生活谈一点个人的认识。我们要想用功夫,修行心真正来勤修戒定慧、发种息灭贪瞋癡,修行心就要发三种心。发种 第一,修行心要发出离心。发种 出离心就是修行心要出离贪瞋癡的烦恼,出离人、发种我、修行心是非的生死心。人我是非的总根子是贪瞋癡,一切烦恼的总根子是贪瞋癡,我们不能出离三界、流浪生死的总根子也是贪瞋癡。出离心者,就是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癡,这样我们的出离心才能发起来。我们整天在贪瞋癡里打转子、兜圈子,天天被烦恼捆得紧紧的,想逃也逃不脱;况且很多人并不想逃脱烦恼,都在自寻烦恼。起贪心是烦恼,起嗔心是烦恼,起癡心是烦恼,叫他把这些烦恼放下,可就是放不下。 怎么劝也放不下,脾气照样发,人照样骂,是非照样说。叫他觉悟人生,好像是说给别人听的,觉悟不了,也不想觉悟;叫他奉献人生,那更是难上加难,一毛不拔。如果拔「一毛」能利天下,他也要把这「一毛」用显微镜无限地放大,认为自己做了许多的功德,做了许多的善事,可是却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得不到别人的同情,认为善事不好做,好不容易发起的一点善心又退失掉了。实际上,做善事要无相,要不着相。着相就是有漏之善,不着相才是无漏之善。 我们发出离心就是要出离烦恼,从眼前的事情开始做起,从人我是非中跳出来做起,从每天面对的这个菜包子开始做起。这是很现实的生活与修行,这就是出离心。出离心就是出离烦恼,烦恼出离了就能出离三界。三界三界,就是贪瞋癡三毒烦恼把我们关在三界之中,不得出离。要发起出离心,就要想到国土的危脆、人生的痛苦、烦恼的炽盛。我们的人生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我这个八十岁老人,走了几步路就咳嗽不止,坐下来咳嗽不止,想说话也咳嗽不止,必须一边吃药,才能一边讲话。你们说这苦不苦?好苦好苦,比黄连还要苦十倍!不仅老苦,接下来还有死苦,因为怖生死苦才会有出离心。 第二,要发菩提心。 出离心仅仅是自度而已,只有发起菩提心来,才能够在自度的基础上去救度众生。出离心以解脱道为基础,菩提心以菩萨道为基础。我们修行度生,必须解脱道与菩萨道并行,这样「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才会圆满。这是我们中国佛教两千多年以来在修行上长期保持的一个优良传统。解脱道与菩萨道并修,就是觉悟人生与奉献人生并重。菩提心的核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菩提心的具体内容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光嘴里说发菩提心,却没有实际的行动,那就仅仅是发一个空愿,就是自己在忽悠自己,对于修行来讲、对于积累福慧资粮来讲,毫无意义。 发出离心,发菩提心,就是在修积福慧二种资粮。在因地上修福修慧,在果位上就是悲智双运,成佛时就是福慧二严身——福也庄严,慧也庄严,才可以成就佛果。这两种心没有前后次第,有则同时俱有,无则同时俱无。怖生死苦是出离心的核心,念众生苦是菩提心的核心。念生死苦偏重于自我圆满和解脱,念众生苦偏重于利他和度生方面。我们在念自己生死痛苦和烦恼炽盛的同时,也想到大地一切众生同样如此,都是烦恼炽盛,流浪生死不得出离。这两种心是修行的根本。 第三,要发长远心。 前面讲的出离心和菩提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圆满成就的,必须假以时日,长期坚持,百劫千生,不退不转。因此我们一定要发长远心。 为什么要发长远心?不但自己的烦恼多多,一切众生的烦恼也多多,所以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这就需要我们发长远心。无边的众生,无尽的烦恼,不是一天能度化得了的,也不是一天能息灭得了的,都要生生世世不离菩提心。在菩提心的鼓舞下,在菩提心的加持下,在菩提心的培育下,我们的生命有光辉,我们的人生有价值,我们学习佛法有目标、有任务、有力量。 因为众生无边誓愿度,因此从菩提心的期限来讲,那是久远以后的事。但是就在我们当生当世,同样要每时每刻坚持这种发心。不要一曝十寒,不要忽冷忽热,不要忽鬆忽紧,不要想起来打一坐、想不起来睡大觉,不要敲了板不想起来、没有人来喊就睡懒觉。这些都是生死的表现,不是菩提心的表现,不是出离心的表现,那更不是长远心的表现。 修行好难啊!要发精进勇猛之心,要长期坚持发精进勇猛之心,日不足继之以夜,昼夜六时坚持不懈,才会有少分相应。如果忽忽悠悠的,嘻嘻哈哈的,拖拖拉拉的,持这种态度,不但修道无成,做世间一切事都不会成功,都不会成就。我们可以看到,世间那些懒人,世间那些没有出息的人,都是拖拖拉拉、吊儿郎当。 学习佛法一定要精进勇猛。六度当中有精进度,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毫不放鬆,年年如此,月月如此,日日如此,时时如此,才会有少分相应;否则会一生空过,转眼就是来世。等到像我这个业障鬼这么大年纪了,再想来了生死,已经没有希望了。头童齿豁——老人的头发没有了,牙齿缺掉了;走起路来是头去脚不来——老人哈着腰直不起来,头到了脚还没有到,连活这条命都费劲,哪里还有精神来修行。所以修行要趁少年,要趁青年,要趁健康的时节,不要到老病交加的时候,再想来了生死,晚矣晚矣!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图】虚云老和尚120年的传奇人生
- 为什么生命有无量的可能性
- 口念佛心跟着妄想走,这样往生会有障碍吗
- 六亲眷属指的是哪些人
- 往生没捷径,只有靠熏习
- 怎么样来判断善知识
- 在对治烦恼时,这个观念非常重要
- 蓦地放下,则一切法了不可得
- 三辈九品得往生,四土径登不退转
- 受了菩萨戒,为何一定要学大乘经论呢
- 口念佛心跟着妄想走,这样往生会有障碍吗
- 拜祖先用不用烧纸钱
-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 助念不是排山倒海念佛,而是让他内心接受这句佛号
- 以恭敬供养的心来听法,这样才能够得到利益
- 为什么我们发不起随喜赞歎的心
- 忽然看见异相,这里头有魔也有圣境
- 只有一个人可以障碍你,猜猜那个人是谁?
- 修不起来,根本上还是因为道心不够,俗心太浓
- 助念不是排山倒海念佛,而是让他内心接受这句佛号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