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不起来,根本上还是因为道心不够,俗心太浓
佛号提不起来,修不心不心太首先你要常思惟生死之大患,起根这要常思惟,本上你一会儿不想,还因你一会儿就麻痹了。为道或者有的够俗人,比如说胆怯一点,修不心不心太那你要思这个三途苦,起根三途八难之苦,本上思地狱苦,还因害怕去。为道或者你是够俗个乐观派,你是修不心不心太个性格中稍微外向一点的,那你就慕解脱乐,起根想着极乐世界的本上究竟庄严,圆满自在,这也行。反正种种这些,这都能让你的心切起来,能够有助于提佛号。 假如果你这个人好事儿,比如说你好揽事儿,又悲心切一点,稍微就是心软吧,我们常讲的刀子嘴豆腐心,有这样的人,那么你要常思惟,圆满佛的功德,度化众生。就是要常思惟,有这个动力,就是在这个世界,这个法界,四生九有,一切跟我们一样的很多众生他还在受苦,我苦他们也苦,他们也一直在苦,我也出不去,那跟大家一起出离,这是有无上的加持力,也能有助于我们生起来出离心切。 另外,如果你的佛号提不起来,很可能你的总的这个背景上,对法没有好乐。有时候,我们的一些学法修法,是凭着过去的习气来的。就是过去你种的这些种子,惯性地把它牵引出来了,但是它就跟一个,怎么说呢,就是一个乾巴儿的,一个没有滋养的,一个很枯燥的这样的一个,你没有注入过新的,这辈子的这些发心因缘,所以就佛号提不起来。 再一个,就是对佛的功德你不认知。你看我们拜忏八十八佛里边,每一尊佛都有一个名号,六方佛赞歎《弥陀经》的时候,每尊佛都有名号。那么每一个佛的名号里面,就已经体现出了他的功德呀,什么水天佛呀,无垢佛呀,清净施佛呀,娑留那佛,等等诸如此类的,他都是名号里面有佛的功德的,就是他这一尊佛成就了过去修的因,积功累德,觉行圆满,度众生使用的手法,功德无量。那你对这个佛功德,可能你自己没有认知了,没有在这方面,就是说打开过心吧。 还有一个,佛号提不起来,最主要的是你对佛号的功德,对这个大方便,胜异方便,你还是不能够信受。就觉得念这么六个字,念这么一句佛号,能有怎样呢,当下也反映不出来,只不过要枯燥地在念。所以,这个我自己倒是也有一点小心得,就是你念佛的时候,如果你对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名号的功德,觉得它大得不得了,一直撑着你的这种发心,你会念得很相应的,而且很容易摄心。 你想想嘛,念一句就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真的把这个法能够生起来的话,你想想你会不去干吗?我们自己扪心自问一下,你这辈子哪有一件事情是你觉得应该干,能干的事儿,你没去干,有吗?没有。你觉得应该干,这个事儿好,我就要去干,能干得了,那你肯定会去干。那假如果你把念佛调制成这样,也一定能提得起来。这个念佛的功德,确确实实我们要去省察,要从净土的根本经论里边去浓缩,去信受,去承担。 当然,总归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来讲,还是,怎么说呢,有可能的千篇一律吧。所有的修行修不起来,就是道心不够,世俗心太浓,所以没有力量。很简单,这个也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希望能够再接再厉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审察自心的真与伪
- 《楞严经》第十五套:?4>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楞严经》第十六套:?51>(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3>
- 娑婆求空空愈远,往生极乐入有得空
- 《楞严经》第十六套:?6>五十种阴魔
- 《楞严经》第十六套:?44>(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3>
- 菩萨的两大根本——誓愿力跟观照力
- 《楞严经》第十四套:?15>(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楞严经》第八套: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10>
-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20>
- 弘一大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 《楞严经》第十六套:?1>五十种阴魔
- 《楞严经》第十六套:?51>(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十五套:?23>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 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也不同
- 《楞严经》第十四套:?13>(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楞严经》第十四套:?15>(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 《楞严经》第十六套:?46>(五十种阴魔)慧律法师主讲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