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经典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5>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

1、楞严《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经第七处征心,套破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妄识无处破妄识无处,处征七处征心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心>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5>

2、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破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妄识无处76页,处征【第四卷:阿难请示华屋之门,心>即是楞严悟后请修。

3、经第】所以,套破这儿就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悟就是见性,开悟是很重要的,开悟就是慧眼开,也就是说:门路才会走对,就不会盲修瞎练悟了法法毕竟空;法法都是如来藏性;法法都是不生不灭,那么这样子慢慢的来磨掉这个习气,就开始起修;如果不悟,就会头上安头。所以,这个就是悟后请修。【以此证知,前三卷半,乃说性,不说修,】所以,性要靠悟,参禅是为了悟,所以【故独属奢摩他,开解照了,如来藏性,本具之定体【此四卷后半以去,佛答妙三摩,佛云:“阿难,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一、决定以因同果,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

4、”】这个非常明显的,【此舍识也明矣。】这个“识”包括三层:一、执着心;二、分别心;三、颠倒见,统统称为识,是我们生死的根本,而一般众生很难去觉察到。

5、【二、决定从根解结。教以悟后起修,须于六根,选择一根下手,】意思是说:六根同归于一心,你只要从一根见性,根根都是不生不灭。所以,选择一根下手,【但从一门深入。此用根也,】这个就是用不生灭的根性。

七处征心?15>

1、】已经很清楚了。【行起解绝,自可入一无妄这一句的意思就是:法尚应舍。也就是说:语言、文字,这个解是让我们懂得放下的,如果还卡在观念和知解上,修学佛道还卡在一个知见、卡在一个意识或者是观念,那么,就不算是真修行人。

2、所以,行起解绝,这个意思就是说:真的起动真如修行的人,是要万缘放下;解绝就是所有的知见,包括圣见、凡见;迷、悟。如果你讲自己是正,别人是邪,这个也是邪,大悟的境界里面,没有邪正、迷悟、圣凡,统统没有,因为本来无一物,无一物就是绝对嘛。

3、所以,真如行是不立任何的知见的。所以,自可入一无妄,一无妄就是绝对的心性了。【一根返源,】只要你从一根,回到不生灭的心性,那么,所有的【六根解脱。】因为六根统统同一个心。

4、【然后文殊特选耳根,从闻、思、修,即为妙三摩,依正因佛性,略兼缘因佛性,从根修证,乃性具即慧之定。】这个性具,也就是每一个人本来的面目。

5、换句话说:本来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富有,都拥有大般若的智慧;但是,很可惜【佛要阿难,多闻之人文有三卷余,即题中修证了义是也【第七卷末,佛答妙禅那,】所以,这个名词,就是我们“禅”这个字的来源。所以,“禅”具云应该是“禅那”二个字;但是,中国人好简,就称为一个“禅”。这个“禅”已经普遍生活到我们每一个佛弟子的心中的观念了。譬如说:喝茶也是禅;生活也是禅;禅堂是禅;参禅还是禅;禅修是禅;禅坐还是禅,统统加一个“禅”字。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