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了菩提心后,要赶紧积集这两种资粮
什么是发菩「资粮位」菩萨的相貌?就是这个「资粮位」的菩萨发菩提心以后,他是提心怎么修行呢?「福德、智慧二资粮」,后赶发了菩提心以后,紧积集两你要赶快的种资积集「二」种「资粮」:第一个是「福德」。天亲菩萨解释这个「福德」,发菩就是提心布施、持戒、后赶忍辱,紧积集两这三个法门是种资「福德资粮」。 那「智慧」呢?就是发菩我们经过听闻、思惟,提心产生我空、后赶法空的紧积集两「智慧」,就是种资我们前面说的「遍计本空,依他如幻」的智慧,这个智慧是属于般若波罗蜜。精进跟禅定是通于二者:精进跟禅定如果是跟福德相应,就属于福德资粮;如果是跟智慧相应,就属于智慧资粮。菩萨在资粮位的时候,他内心当中许下了誓愿:希望远离三界的果报,追求大般涅槃的安乐。 这个时候,他广泛的积集「福德、智慧资粮」,他内心当中对二种资粮是什么心态呢?「善备无边际」,他内心当中对这二种资粮,是多多益善,无有厌足,他没有感到满足的一天,这「无边际」就是说,他没有停止的一天。在古德的注解当中,这一段提出一个问,他说:菩萨发了菩提心,为什么要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来增上菩提心呢?这个观念是说:菩萨为什么修习福德资粮呢?因为菩萨要远离三趣的痛苦。 你发了菩提心,你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但是如果不积集布施、持戒、忍辱的资粮,一旦你到了三恶道,比如说做一只狗、做一只蚂蚁,你根本不能实践菩萨道的理想。因为三恶道的果报本身是一种障碍,叫做报障,你得到那个果报,会使令你内心暗钝。 所以菩萨在行菩萨道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到三恶道去,因为在这段时间当中,你的生命是空过的,你根本不能增上,所以菩萨要赶快积集福德资粮。为什么呢?「远离恶趣」,这第一个。第二个,菩萨有了福报就能够「成就安乐」,为什么追求智慧呢?因为只有智慧能够使令你远离放逸。 我们在安乐果报现前的时候,我们很可能被现前的安乐所迷惑,而产生执取,我们就会耽搁在路旁的小花当中,忘掉最后的摩尼宝珠。所以菩萨应该要不断的听闻佛法、如理思惟,加强心中的观照,对于这种人天生灭变化的福报,他能够迅速的走过去,就是远离放逸。 就是说资粮位的「菩萨」,虽然他内心的观照力是薄弱的,但是他依止「福德、智慧二」种「资粮」的资持,也就资持他的菩提心不断的进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
- 感恩您!伟大的 释迦牟尼世尊!(腊八节)
- 懒融禅师《证道歌》
- 找到让你“着迷”的事
- 寺院有哪些「职位」?「人事变动」分哪些程序
- 春节开始,大家要念消灾吉祥神咒
- 惟贤老和尚:孙中山先生走到普济寺时,他发现上空有很多奇景正法清流 2022-12-10 00∶41 加拿大
- 念佛必须要掌握这个窍诀
- 念佛时常见佛像放光,这个该怎么处理
- 懂自律,能坚持。
- 想写作却不知从何开始,如何快速无痛启动?
- 慧律法师:开悟的人,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 阿弥陀佛为何被尊称为「佛中之王」
- 明贤法师:云居山的老和尚们无一人在痛苦中圆寂
- 弘一法师∶自作聪明是劣智
- 打工是发不了财的
- 助念时需要给亡者和冤亲债主立牌位吗
- 忏云老和尚:没学佛前身边大多是酒肉朋友,学佛后身边是同参道友
- 曲解 ”一句佛号就足够“ 末法楞严先灭的迹象
- 把烦恼写在日记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