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文化

忏云老和尚:没学佛前身边大多是酒肉朋友,学佛后身边是同参道友

忏云老和尚:没学佛前身边大多是老和酒肉朋友,学佛后身边是尚没身边同参道友

1、忏云老和尚:没学佛前身边大多是学佛酒肉朋友,学佛后身边是前身同参道友。下方卡片关注「正法清流」公众号加★星标★。多酒道友君子之交。肉朋执象而求。友学

忏云老和尚:没学佛前身边大多是酒肉朋友,学佛后身边是同参道友

2、佛后问余何适。同参华枝春满。老和弘一大师有一位在闽南学校的尚没身边同仁夏丏尊居士,和弘一大师很有缘。学佛以后夏丏尊来信大师最近意境如何。前身

3、多酒道友弘一大师回信,肉朋说是:「君子之交。」我们不是一般世俗人的交情。儒家讲君子;在佛法就讲佛门弟子、或是菩萨。彼此的交情、其淡如水,像水一样,清净,没有别的滋味。

4、「执相而求」,要是执着相:我们以前在闽南一同住过,一同曾经吃过活驴肉、吃过猴脑,一同……执着这种种的心理现象、物质现象。「执相而求」呢,「咫尺千里」,当面不相逢。有佛法的缘,说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没有佛法缘,对面不相逢,以至于观心—观生灭心、观自性观不上。执相而求,执着种种的形形相相,心理的现象、物质的现象而求;咫尺千里,离开一尺,就像距离一千里一样。

5、你所找的不是我所想的,我所观想的、我所参的、我所念的是万德洪名,我参的是不生不灭的心;你想的都是生生灭灭的心。执相而求,咫尺千里:就是一尺远,也像离一千里那么远。我们做朋友一场,你最后问我意境如何﹖身体如何。我就对你说: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相而求呢,咫尺就千里了。

忏云老和尚:没学佛前身边大多是酒肉朋友,学佛后身边是同参道友

1、问我何适。问我现在心里意境如何﹖我对你讲:「花枝春满」,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花枝、春天到满开的时候了。「天心月圆」,从初三就有月亮,初四、初五到十三、十四,月亮要圆,最后到十五。弘一大师这个偈,我曾经和人谈过,有人说:弘一大师这偈子是开悟、以至于有证悟的意境,太好太好了。

2、真是五体投地的钦佩。良因曰:我们在学佛之后,因为业从染污转到清境,因此所熟悉的人,或许也会从多是酒肉朋友,渐渐提升到多为同参道友。面对过去的好朋友渐离渐远,初学者刚开始会感到有点迷茫,怀疑是否学佛出了问题。可是等法喜渐渐生起,再反观过去的时,看到那样的友谊,本质是躁动不安的,所以即使他们渐行疏远,也并不值得惋惜。

3、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开示:世法惟恐不浓,出世法惟恐不淡。人惟淡故,其交恒,道惟淡故久而不厌。欲深入淡字法门,须将无始虚妄浓厚习气尽情放下,放至无可放处,淡性自得现前。淡性既现,三界津津有味境界。

4、因此世间人的交往,往往随顺于染污心、有所得心,因此惟恐不浓,但是其本质只是满足彼此的攀缘习气,对修行只有负面影响。而真正君子之交,或许少了份世间法的浓烈,但是正因为随顺于清净心,少了很多浓浊的成份其淡如水。的交往,才真正令人感到愉悦与安定。

5、综合蕅益大师以及弘一大师的开示,佛法功德的生起字法门,淡却一切烦恼、习气,真性现前,才是真正的归宿处。虚云老和尚:做再多功德不如做这一件事。如何快速读懂楞严经。看完这些就知道《楞严经》非学不可。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