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文化

《楞严经》第八套: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6>

《楞严经》第八套: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6>

1、楞严《楞严经》第八套: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经第即藏界>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性周主讲:慧律法师主讲。遍法

《楞严经》第八套: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6>

2、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即藏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性周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遍法496页。楞严

3、经第即藏界>[辰六见大,性周分五,遍法][巳初标性约尘二就尘详辨三合会警悟四结显体用五双拂二计今初]昨天我们讲了风大,楞严如果昨天的经第即藏界>课程听起来有一点模糊的话,今天的性周就会更难。诸位可以全力以赴、全神贯注的听,还是会有所体会,不困难的,看用不用心。经文【阿难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设居中宵,白月则光,黑月便暗,则明暗等,因见分析】。阿难,见觉无知,[无矲]不是无明、没有智慧;佛教的名相很不容易搞懂,在某一个时间跟空间,字虽然都一样,义理却完全不同。

4、[知]就是分别跟执着。阿难,我们的见觉就是不生灭的见性,其实并没有能所,本来就无所谓的分别和执着。[知]作另外一个角度说,没有外尘,眼根如果没有外在的明、暗、色、空所认知,那么,这个能知的见性也没有形相可言。意思就是没有所知的尘相,就没有能知的这个见性。

5、因为见性必须要运用在明、暗、色、空;如果没有明、暗、色、空的所知,那么,这个见性就没有东西可以分别。所以这个[无知]是说没有所知就没有能知,重点在这个地方,没有外在的尘,就没有能认知的东西,所以,必须内、外配合构成能所,这个[知]是当作认知的对象见觉本来就没有任何的分别,因色空有,因为外尘的色法和虚空而有才有能知和所知。因为我们的见大,六根的见精,必须借重着外尘才能显露出来。

《楞严经》第八套: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6>

1、因外尘的色法和虚空,而才变成了能知的见,还有所知的尘。底下佛陀举例子,如汝今者,在祇陀林,朝明夕昏;[朝]就是日出,日出则明;[夕]就是日落。设居中宵,[中宵]就是半夜,白月则光,黑月便暗,白月是十五,农历十五的时候是白月;农历月底的时候是黑月。

2、白月圆满的时候则有光明;碰到了农历的月底,黑月就变暗,就没光线了。则明暗等,这个[等]就包括色、空,明、暗、色、空,这些是眼根的见性所能认知的外尘。因见分析,因为有眼根的见性,才有办法分析明、暗、色、空诸法。【此会见大即藏性】。

3、也就是我们六根的见性,其实就是周遍法界的藏性。【见大统指六根中,见、闻、嗅、尝、觉、知之性,今单举见,以例余五耳】。因为文章太长没办法,就举这个眼根的就包括了其它的五根。

4、所以,今单举眼根的见性,以例余五【此属第八识见分,映在六根门头,缘彼现量六尘者】,现量就是现境,就是真实境,眼睛看的其实是有色法,这样的分别,这个在权教是这么说的,现量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非取浮、胜二根】,浮、胜二根是有形的,浮尘根是肉做的,胜义根是神经系统,这二种都是有形相的;而我们现在的见性是没有形相的,不是有形的浮尘根、胜义根,不离眼根、不离根。

5、【故不言根,而言见也】。因为见是无形的,但是,它必须用这个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来讲,要不然它就无所依靠,因为见是无形的。【一切诸法,色、心二字收无不尽。前五大属色法】,地、水、火、风、空虚空仍然是色法,因为是由比较、衬托而来的。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