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修、圆修、杂修、正行、助行
当云净土法门,专修杂修正行助行修有专圆。圆修由众生根器不一,专修杂修正行助行致诸祖立法不同。圆修善导令人一心持名,专修杂修正行助行莫修杂业者。圆修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专修杂修正行助行故示其专修也。圆修永明令人万善齐修,专修杂修正行助行迴向净土者。圆修恐上根人行堕一偏,专修杂修正行助行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圆修故示其圆修也。专修杂修正行助行(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一句佛号,圆修包括一大藏教,专修杂修正行助行罄无不尽。修净业者,有专修圆修种种不同。譬如顺水飏帆,则更为易到。亦如吃饭,但吃一饭,亦可充饥。兼具各蔬,亦非不可。能专念佛,不持咒,则可。若专念佛,破持咒,则不可。况往生咒,系净土法门之助行乎。(文钞三编卷二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末法学人,如其智力充足,不妨圆修万行,迴向往生。否则固当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横超三界,直登九莲也。(续编卷下无量寿经颂序) 修行唯随己身份而立功课,非可执一以论。但决定不可不依信愿念佛,迴向往生一法耳。一门深入,万善圆修均可。若弃捨净土,于别种法门一门深入,并万善圆修,均不可。以仗自力,决难现生了脱故也。(三编卷二复谢慧霖居士书七) 金刚等持诵,亦不必废。但以持经咒之功德,通用于迴向往生,则六度万行,皆为往生助缘,是为圆修。(三编卷三复慧海居士书五) 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专修谓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志心迴向,亦可名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迴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增广文钞卷一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佛愍众生无力断惑,难了生死,故特开一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横超法门。无论断惑与否,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此是正行)及修行众善,迴向往生,(此是助行)无一不得生者。即五逆十恶之人,临终地狱相现,若心识不迷,闻善知识教以念佛求生西方。若念十声,或止一声,当下命终亦得往生。(增广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既有真信切愿,必须志心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及大小便利等,总不离此六字洪名。(或四字持亦可。)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若能念兹在兹,念极情忘,心空佛现。则于现生之中,便能亲证三昧。待至临终,生上上品。可谓极修持之能事也已。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迴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迴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增广卷一与徐福贤女士书) 其修持次序,当以开本知见为先导,信愿念佛为正行,万善庄严为助修。(续编卷下日诵经咒选录序)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益事,为助行。正助合行,则如顺水飏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于萨婆若海矣。若不生信发愿,求生西方。泛泛然念佛持咒等,皆只为来生福报而已。……念佛之人,各随己分。专念佛号亦好。兼诵经咒,并广修万行,亦好。但不可了无统绪,必须以念佛为主,为正行。余皆为宾,为助行。则善矣。否则如一屋散钱,皆不上串,不得受用。又如入海无指南针,无所适从矣。(三编二复沈授人居士书)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九)【讲义】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
- 共读楞严开示(贰佰零二)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八)【讲义】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
- 如何修持地藏法门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七)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七)【讲义】巳五 识阴 (分三)午初 举喻合法 二 就喻详辨 三 结妄归真 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七)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 念佛经常头疼,是过于用力的原因吗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八)【讲义】三细六粗
- 随机阅读
-
- 真心究竟在何处?就在念佛当中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一)【义贯】若此虚空性圆周遍,本不动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三)儒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今有此一恨,正可改偏闻之辙,而趣正修之路矣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六)【讲义】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真能这样做,决定可生西方极乐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七)【讲义】巳五 识阴 (分三)午初 举喻合法 二 就喻详辨 三 结妄归真 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四)【讲义】汝观是人,为愚为慧?富楼那言:空元无华,妄见生灭,见华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四)复有,复字去声,不独声闻在座,更有无量辟支,云集而来。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名含二义故不翻
- 艰难的回归路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三)【讲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二)何谓真心,何谓性定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三)【讲义】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
- 《金刚经》的法与非法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七)【讲义】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闻者,从耳根发耳识,闻佛声教,由耳达心,故能记忆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八)【讲义】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
- 为什么集结经典都是由阿难负责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九十三)【义贯】如是,阿难,当知如是觉知之根,非寤寐来;非生灭有;不于根出;亦非空生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八)【讲义】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一)【讲义】万法都是心法跟色法,万法不是精神就是物质,说心色二法,即可了知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