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经典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四)【注释】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

共读楞伽开示

1、共读共读楞伽开示,楞伽离自二百一十四,开示【注释】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百注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释余善根离自心现妄想虚伪。地相楞伽经义贯是智慧最胜由成观法师编纂的,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巧便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分别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决断句义有修之仁者,无边妄想各位高僧大德,成熟开悟见性的心现虚伪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共读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楞伽离自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四)【注释】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

2、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

3、看《楞伽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

4、经文:【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无量刹土诸佛灌顶,得自在力,神通三昧彼心意意识,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想,生死、有海、业、爱、无知是故,大慧,诸修行者应当亲近最胜知识【注释】“余地相”:“余”是别的。“地”是登地。

5、谓与凡小不同的其“余”已有登“地”之“相”的大菩萨,从初地至于等觉,皆是修如实行者。见到真如本性,叫做如实行者。

二百一十四【注释】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

1、“智慧巧便分别”:谓修如实行,见真如自性的修行,叫做如实行的地上菩萨,谓修如实行之地上菩萨,以其“智慧”力善“巧”方“便”,“分别”诸地行相。“决断句义”:“决”是决了无惑。“断”是断定无疑。见真如的人就是决了无惑、断定无疑,所以,听经闻法,一定要以清净自性证量,清净自性流露出来的法,那是究竟义。

2、“句”有通与别二义:,一,通议,指如来所说一般法句、教法;二,别义,指诸佛所共说之无上顿法之百八句。此谓菩萨于此一切法句及百八句之义理。“最胜无边善根成熟”:“最胜”。“无边”即,就是此谓此菩萨于无量佛所,修集无边、最殊胜的善根。

3、“离自心现妄想虚伪”:谓菩萨因福慧具足,善根成熟,故能渐“离”于“自”八识“心”中所“现”之无始“妄想”无明细流,“虚伪”之习气。“宴坐山林”:“宴坐”即,就是,静坐;“宴”。以静坐必须身心安静,故称为宴坐。“山林”山林寂静之处,为修观有力之助缘。

4、从此以下,为正示以如实智修行,断障证真,进而得力起用。“下中上修”:因为菩萨诸地都各具有入心、住心满心三个阶段,在唯识学称为三十心,我们在唯识学已经讲过了。故,所以,“下中上”即,就,是菩萨修行之次第。“能见自心妄想流注”:“能见”,就是照见的意思,即是入地以后所得之现量真智。

5、此真智能令菩萨知真本有,达妄本空,圆照无碍,所以此能见之现量真智,实为根本修因。简单讲,开悟见性,就有根本修,其他统统叫做枝末的修行,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就是:不识本心,了解本心本性,它就是能入根本修。“流注”,即八识中种子与现行之习气。“灌顶”:即得授佛职位,如王子得前王灌顶。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