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佛经》第九观:真身观
【经文】 佛告阿难,观无观及韦提希,量寿此想成已,佛经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第观阿难当知,真身无量寿佛,观无观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量寿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①恆河沙②由旬。佛经眉间白毫,第观右旋宛转,真身如五须弥山。观无观佛眼如四大海水,量寿青白分明。佛经身诸毛孔,第观演出光明,真身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恆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捨。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③,摄诸众生。 作此观者,捨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是故智者,应当繫心,谛观无量寿佛。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④。是为遍观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注释】 ①那由他:亿。 ②恆河沙:恆河的沙细且多;佛经中常用来譬喻数量之多。 ③无缘慈:由契证诸法空性生起的无条件平等救度众生的慈心,唯佛心具足。 ④授记:佛对发心之众生授与当来必当作佛之记莂。 【译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像想观成后,接下来应当进一步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光明。阿难当知,阿弥陀佛身色犹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有六十万亿亿恆河沙由旬。阿弥陀佛两眉中间的白毫,右旋宛转,如五座须弥山那样长(须弥山高三百三十六万里)。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佛身诸毛孔,流出光明,如须弥山具众宝妙色。阿弥陀佛的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在佛的圆光中,有百万亿亿恆河沙的化佛。一一化佛,又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作为侍者。 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随形好中,又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捨。阿弥陀佛的相好光明及其光明中的化佛,其庄严功德不能用语言完全描述出来,行人应当用心忆念观想,令心眼得见佛身。见到阿弥陀佛身相的行人,即是见到十方一切诸佛。以见一切诸佛的缘故,得名念佛三昧。作这样的观想,又名观一切佛身。因为观佛身之故,也见到佛心。何为佛心?佛心就是大慈悲。以无缘大慈,摄取一切众生往生净土。 作这种佛身观的行人,命终之后,必定生到阿弥陀佛前,证得无生法忍。所以,一切有智慧的众生,都应当繫心仔细观想阿弥陀佛身相光明。观阿弥陀佛的行人,可从佛的一种相好契入。只专心观想佛的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观见佛的眉间白毫相,佛的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见阿弥陀佛的行人,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这是遍观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观。如此观者,名为正观;不如此观,名为邪观。」 【按语】 阿弥陀佛乃法界藏身,故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一法具足一切法,事事无碍,妙德难思。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这个功夫不要把它看简单了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1---3慧律法师主讲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六)19---20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
- 遇到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
- 《金刚经》分段贯释——般若放光分第一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4---6慧律法师主讲
- 《楞严经》第十二套:?13>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 在世间上要完成四个缘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六)21---23慧律法师主讲
- 《金刚经》分段贯释——尊正教分第七
- 《金刚经》分段贯释——离喜动分第十二
- 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慾
-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12>
- 《金刚经》分段贯释——毋骄慢分第五
- 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红尘是什么
- 不买点供品,佛菩萨就不加持你了吗
- 《金刚经》分段贯释——资粮分第三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7---9慧律法师主讲
-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发挥自己的优势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