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人的业感相貌本来很好看,但是什果一起瞋恚心,马上就变了,业感对人常起瞋恨心是什果不好的,果报是业感什么呢?一者是引火烧身,瞋恨就是什果火,你看他脸红的业感,自己烧自己身体,什果一发脾气心就乱了意,业感做什么事都会慌乱无章的什果。 在愤怒之下,业感千万不要处理什么问题,什果绝不恰当。业感地狱的什果那些火都是发脾气所发的,瞋恚就是业感业障大,这样生了变成人,相貌一定不好看,那么丑谁看了都憎恶,或者残废或者聋子,反正六根不全,这是瞋恨的果报。假使来生变人,还得经过地狱无量劫的时间,所以千万不要发火。自己心里要时常观察,怎么对付瞋恨心呢?对一切人慈悲,像弥勒菩萨就是慈氏,他不起瞋恨心,总是笑呵呵的。 「若遇悭吝者」,悭吝,就是不肯布施,碰到穷人跟他讨钱,他的脸马上挂下来,佛弟子千万要慈悲,也有骗人的,但你给他的时候,你是行菩萨道的,你管他是什么用心呢? 没有带钱,你也高高兴兴、善言巧语的安慰人家,你见到穷人就瞪眼睛,那你永远也富不了,要想发财就要布施,来生就真发财了。悭是悭贪,吝是吝啬,要是遇到贪吝的,来生要想求什么事都不成,今生你贪求吝啬,来生你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如意。 「若遇饮食无度者」,一天到晚的吃,小孩子除外,因为他还不知道。有些成年人见到什么就想吃,肚子虽然不饿,就是嘴馋想吃,和尚过午不食,是不是怕来生得果报?是要减少饮食。佛教中说比丘有病,当减饮食,若有了病少吃点,病自然就好,这叫饥饿疗法。饮食无度是贪吃,吃得咽喉生病,吃不下去,想喝水没有,想吃饭没有。饮食不要数数无度。 「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这里说的很复杂,各种报感的果都不同,为什么有那么多地狱呢?这是杂报,因为你生前所造的业,所以感什么果。 「若遇悖逆父母者」,对父母忤逆的,这就很多了。悖者,即违背的意思,总是爱顶嘴,不顺老人的意思,特别对父母年纪大的,总认为他不合实际,做事不是那么灵巧,很多子女对父母教育的话都不爱听,这要受天地杀报。各种的自然灾害或者他害,你总是赶去受,这是你过去的业驱使你的。 「若遇烧山林木者」,烧山林木者,犯的人不多,得住在离山林近的,烧山林木会烧死很多众生,除林木之外,所得的果报是疯狂,也就是心迷了。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 共读楞伽开示(五十八)云何胎藏生?云何世不动?何因如幻梦,及揵闼婆城?世间热时焰,及与水月光?
- 净慧老和尚:这些都和人的寿命长短有直接关系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四)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天师住久如?正法几时住?
- 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
- 共读楞伽开示(七)万法一如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六)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 云何无受次?何故名无受?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四)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
- 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看一切就无罣碍
- 内心清净就是福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六)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非异非不异
- 共读楞伽开示(六)性相圆融不二 本不冲突
-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三)【注释】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
- 别忘了!除了上香和供花,这些方法也可以供养三宝!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三)【注释】大慧,若有沙门、婆罗门,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已灭。
- 天人果报的缺点和优点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六)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九)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六)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已,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何等为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