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跟大乘空义的差别
小乘的小乘空义跟大乘的空义,有什么差别呢? 小乘的乘空差别空义,它的小乘重点在灭色取空,也就是乘空差别说它的空是对立的。所以从大乘的小乘角度来观察,其实小乘的乘空差别空,严格上来说,小乘它是乘空差别我空、法有。小乘它在主宰性这一部分是乘空差别空;但是在法的差别当中,它是小乘有执取的,就是乘空差别说它的空跟有是对立的,你一个东西产生执取,小乘就一定会产生对立。乘空差别 大乘的小乘空义是我空、法空相应的,所以我们经常讲大乘的空是平等的,说是入不二法门,它是一个平等的法界,它没有对立性。所以小乘的空是灭色取空,大乘的空是缘起性空,这一点我们应该要区别。 我们在修习中道实相的时候,也不能老是安住在空性。你一天到晚安住在空性,就会产生过失。什么过失呢?就是不乐众善,远离大悲。菩萨经常修空观,使令内心太过沉默,对于广大善法的修学、对于苦恼众生的度化,就会产生障碍,所以我们偶尔也应该从空出假。当我们从空性当中出来,观察这些因缘所生法的时候,这个时候假观很多。 这个假观,在大乘当中的传承有两个不同。就是,如果你今天是依止净土门,这个净土学者在修假观,他偏重在观察娑婆世界的苦,跟极乐世界的安乐,这样的一个对比。就是观察娑婆世界的过失、观察极乐世界的功德,而产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净土宗的假观是这样修的。如果你今天是一个圣道门,那是广泛的观察十法界的因果:观察九法界的惑业苦,而产生厌离;观察佛法界的功德庄严,产生欣求,而建立你的菩提心。 所以大乘修空观,是调伏爱取;那修假观呢,是产生取捨,善知取捨。在空、假当中,我们以中观来加以调和。就是你空观太强,以假观来引导;假观太强了,以空观来安住:这样子叫中观──使令你空、假的平衡叫做中观。 我们说大乘它的因地之所以称为大(就是说小乘的学者,基本上对生命的态度是远离,不管是三界的杂染法,远离;诸佛菩萨的功德,他也远离,他不生好乐的。大乘佛法的思想,是有所远离、有所追求。他远离的是杂染法;但是对诸佛菩萨的功德庄严,他修假观,他是好乐追求,无有厌足。所以它成为大。),就是:它的思考是中道的;不像小乘的学者,是比较偏激的。 这一点,我们应该从它的宗见,来带动不同的发心,也带动不同的修行,看到大乘因地的殊胜──它的一个量多质胜。这样的中道实相所开出的因地,它的结果是趣大果跟证大道。趣大果是约着他果报的受用,证大道是约他所觉悟的真理,他所觉悟的真理,是中道实相理,不像小乘是一个偏空的法性,它是中道的理性。他的果有三身、四智,种种的万德庄严。这个是讲到大乘果地上的量多质胜,这个地方是讲大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
- 界诠法师:现在很多法师出来讲法,都会引导人们信世间法,这很颠倒的事情…
- 盖洛普优势咨询丨找老板沟通前,他说:“最想把野心说出来”
- 界诠法师:自己不修,临终找几个人拼命念,就热啦往生啦?
- 般若的空性,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
- 紫微斗数竟然这么神奇!
- 绍云老和尚:这个人打坐瘦了将近一百斤,他就有那个决心和毅力
- 真正的精进、真正的苦行是『心不放逸』
- 佛法四种层次的「信」
- 禅语说:念佛人心清净
- 禅宗百丈怀海禅师心法精要及其实修指导
-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悟道因缘精准解读及实修启示
- 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
- 绍云长老:到四五十岁就要渐渐断除夫妻淫事,否则想往生就难了
- 界诠法师:现在佛门有假修行,临终造假舍利的现象!
- 看完这个电影,突然觉得心情很低沉
- 临终时靠音声特别稳当
- 绍云老和尚:只要坚持一到两年,你到哪一天往生都能预知时至
- 没有恒心,难以成事
- 绍云老和尚:遇邪师说法,不要当面交锋,私下讲这个不合正法,拿给他佛经对照看。很重要!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