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五十四)正脉云:「二乘无漏,方超三有(即三界);菩萨无漏,更越三空。」
1、楞严漏更共读楞严开示,开示五十四,正脉正脉云:「二乘无漏,云乘有即越空方超三有,无漏即三界,界菩菩萨无漏楞严经讲义是萨无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共读,这两部开示是楞严漏更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开示欢迎各位有学之士,正脉有修之仁者,云乘有即越空各位高僧大德,无漏开悟见性的界菩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 2、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3、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正脉云:】,【「二乘无漏,方超三有,即三界,】三有,为什么称为「有」呢。「有」,很简单,有无明、有烦恼、有生死、有爱、有见;知见的见,有贪、有瞋、有痴、有嫉妒、有烦恼、有攻击、有伤害、贪染,叫做有,动念,统统叫做有,所以叫做三有。所以,这个「有」就是有生死、有烦恼、有无明、有贪、有瞋、有痴,这个叫做有。 4、【菩萨无漏。」】无漏的。 5、更越三空,也就是我空、法空、空空。【大阿罗汉,是前大比丘之果,亦含三义:一、曰应供、二、杀贼、三、无生。】所以,修行证得大阿罗汉,我们常常讲:阿罗汉,阿罗汉,是什么意思呢。 1、亦含三义,「贼」就是烦恼的别名。无生,就是一切法毕竟空,所谓生,只是因缘生;灭,只是因缘灭。 2、所以,因缘生者,其实不生,因为当体即空;因缘灭者,其实不灭,也是虚幻的缘灭,不是有一种东西真正的灭。【既曰大阿罗汉,三义亦与小乘不同,小乘应供,止于天上人间,大阿罗汉,则通世出世间;】出世就是超三界了,世就是三界内;出世就是三界外。【小乘杀贼,只断见思烦恼,界内烦恼,之贼,大阿罗汉则界外无明亦得分断;】「亦得」就是也能够;「分断」就是渐渐的断尽生死。 3、【小乘无生,但出界内分段生死,】分段的意思就是一段一段,像我们人投胎,活了八十岁又死亡,这一个段落;下辈子出生一匹马,从小马养到大马、到老马,就变成死马,又一个段落,这中间的过程很辛苦、很累,叫做一段一段,叫做分段生死。【大阿罗汉,则变易生死亦将垂尽。】什么叫做变易生死。 4、变易生死就是对分段生死来说的,分段生死就是苦不堪言,人一投胎就有生老病死。这个变易生死不一样,这个变易生死完全是心境的转变,也就是外表好好的,譬如说:你的果报,在净土里面很庄严,但是,因为你破无明、断烦恼的。譬如说: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九品莲花为父母,这个就是变易生死,没有生死,但是,境界会转变。所以,我们在极乐世界的莲花境界,听经闻法,般若智慧愈来愈大,定力愈来愈深,莲花就愈大。 5、因此,我们要好好的听经闻法,到极乐世界,境界会更高,莲花会更大,你功不唐捐。因此,唯心境界的提升,每一个念头的转变叫做变易。五十四正脉云:「二乘无漏,共读方超三有
五十四正脉云:「二乘无漏,方超三有【标】即三界;菩萨无漏,更越三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造同样的罪业,受的果报为何会有轻重差别
- 佛源老和尚:一部坛经字已多,百来万字墨成河……
- 假期综合症还是来了……
- 使人心性向上提升,就称为道
- 念佛时一直想着其他事情,这个该怎么办
- 你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决定了你的快乐程度!
- 六祖《无相颂》:原文+译文
- 倓虚法师:观音菩萨化身老太太给重病的道法师吃了一个桃子……
-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该如何理解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 元音老人:不要误解了佛经里的“功德”
- 佛向心中作,莫向身外求
- 如何在寺院诗意地蹲茅坑
- 你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决定了你的快乐程度!
- 修行有魔考
- 佛,是什么?
- 为什么会有大海平地呢
- 佛曰: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 佛源老和尚:一切都是无常,自己不好好用功,到头来一点把握也没有
- 佛源老和尚:拜佛、持咒、参话头、打坐是一辈子的事情,为此而生,为此而死,死了则成佛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