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讲义】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
1、共读根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三百二十,开示【讲义】若因味生,百讲不自识自为味,义若因味于舌同于舌根,生识应不自尝。自为知味楞严经讲义是味同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何识,这两部开示是非味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共读根 2、楞严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开示有修之仁者,百讲不自各位高僧大德,义若因味于舌开悟见性的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 3、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 4、[未二破因味生]前面是因舌根而生,立这个舌识不存在;底下是因为味道而生,意思就是:味道本身就可以产生识心。【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现在这段要转另外一个方向,前面是单根不生识,现在是单尘也不生识。这舌识如果是单因味尘而生,而不必借重舌根的话,识自为味,这个[识]就是舌识,那么,舌识自然为味尘。 5、相同之理,于舌根、同于舌根,相同之理就是本身自然就是有这个味道这味道会产生识心,意思就是:味道本身就有识,尘生识,如果不必借重根的话,那就一样了,跟前面所讲的舌根的道理是一样的——舌根不必借重外尘,舌根自己会生识,这道理一样,应不自尝,舌根是苦,不知道苦,就像眼没有办法看到自己的眼睛一样,云何识知,是味非味呢。这个味道会自己产生,不必借重舌根的话,那你如何来了知是味非味。因为舌根不自尝,那么,味尘生识的话,这也是一样,不能自尝其味。 1、当然,不能自尝其味,就不知道什么是味道,到底有味或者是没有味道。整句把它贯串起来的意思是:前面是舌根生识,这段是:如果外面的味尘生识。此舌识如果单因味尘而生,就不必借重舌根,那么,这舌识自然就是味,因为舌识就是味道,本身就有分别的作用味尘本身有识心,当然它本身就是舌识,本身就有味道,那么,这样就跟前面所讲的舌根一样的了,有这个功能,同时有这个识。 2、但是,话讲回来,如果味尘自己生识,那么,就跟舌根一样,不能尝甜、苦。因此我们知道,如果味尘自己生识,那就不能尝味道了,就跟前面讲的舌根一样。 3、云何识知,如何了别到底有没有味道呢因为味尘所生的识,没有办法分辨自己。【若言舌识,单因味尘而生者,识自然就是味。】因为识心本身就是味了,那当然【味不能自知其味,同于舌根,应不能自尝其舌;既不自尝,云何而能识知,】到底[是有味,而非有味耶。]这个味觉失去了、味道失去了因为味本身就是识。 4、【又一切味,非一物生】这段是依据前面那段来讲的: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就是这个识是从味道而产生的、味尘而产生。现在更进一步说:又外面的味尘,这一切味,非一物生,那么多的味道:酸甜苦辣咸,当然不是同一物所生的,[非]下加:[同],[物]下加:[所],非同一物所生,就更清楚了,一切味绝对不是同一物所生的。甘蔗的性生甜;盐巴一定是咸的;黄连是苦,这么多味道怎么可能是同一种东西所生。 5、那么,外面的味尘既然是多生,因为识是由味所生,所以,识体应多体,前面假设说:味能生识,就味等于识,所以,多味等同多识。再讲一遍:又一切味,绝对不是同一种东西所产生的,味道既然有多种而产生,当然,分别味的识就应当多体性,因为前面讲的,假设说:识由味、味尘而生。共读楞严开示
三百二十【讲义】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修行人怎可把这个色壳子看得这么重
- 忏云老和尚:没学佛前身边大多是酒肉朋友,学佛后身边是同参道友
- 明基大和尚:静坐是不花钱的灵丹妙yao
- 我不爱跟陌生人打交道,能做好销售吗?
- 佛法的修学是由内而外,先端正其心
- 您念佛念对了吗?妙莲老和尚教大家念佛方法
- 念经有邪念,是因为身体有污染缘故
- 把烦恼写在日记里
- 随缘度日和事业追求是不是矛盾
- 成全他人也是成就自己
- 无论什么年纪,千万不要对自己做这件事
- 持楞严咒必严持戒律,方得心应手
- 如果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
- 提醒读者行者今人读《金刚经》有四病当除
-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注定都是一场孤旅。
- 忏云老和尚 ∶ 为什么说拜佛是最好的运动
- 欢喜心扫塔礼塔之殊胜功德
- 持诵楞严咒年入百万婚姻好转
- 是否在佛教里干些表面的事情,以佛法的名头,张扬着自己的个性?
- 有人发愿要到北俱卢洲去成佛,为什么呢?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