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三)4---6慧律法师主讲
1、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三,多罗4---6慧律法师主讲。宝经讲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主讲:慧律法师主讲。法师 2、主讲《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 3、多罗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宝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慧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师442页。主讲 4、楞伽【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诸法缘因之相。以觉缘因相故,我及诸菩萨离一切性,有、无妄见,无妄想见渐次、俱生说: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世尊:惟愿,就是希望佛陀为说一切诸法,一切诸法之生起,这个“缘”跟“因”中间有个顿点,语意才清楚,也就是一切诸法生起之缘跟因之相。 5、“以”就是由于,因为觉了,觉悟了缘跟因之相故,我及诸菩萨离一切性,那么“离一切性”就是了悟了万法空无自性,就不会产生有见和无见这种妄见,有见就是常见,无见就是断见,这个妄见,为什么这个妄见呢,因为真如自性是无见嘛,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有见,是妄见,无见,当然还是妄见,无妄想见,“无”就是便不会再有,这个妄想,当然是来自于自心,就不会有自心产生的妄想,对诸法的种种见,见到什么,见诸法有渐次生、或者是一时俱生。一时俱生就是顿生,换句话说:一切法本自无生,空无自性,并无所谓的渐次生,也无所谓的顿生的俱生,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无妄想见,渐次、俱生,“渐次”就是渐次生,“俱生”就是一时顿生,意思是说,便不会再有自心妄想所见的诸法,到底是渐次生,或者是一时顿生这种过咎。整句贯串起来的意思是说: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诸法它生起,到底它的缘,怎么个具足,因,怎么个具足之相。 1、才产生万法,“以”就是由于,由于觉悟了缘跟因之相,我以及诸菩萨了悟缘跟因,这些都是空无自性,能离一切性,就不会在万法当中,着有见、无见这种种的妄见,也不会再有从自性里面产生的一种妄想见,妄想见,无非是不离渐次生、或者是一切顿生、俱生。一时的顿生跟俱生,这种过错,所以,无妄想见渐次、俱生,这个“生”用两次,渐次生、还有俱生。【注释】“缘因之相”:即,也就是,一切法生起之缘与因之相状。那么在这里要特别交代一下,佛陀讲的,有六因二缘二种缘,这个叫做正因缘,但是,记住,正因缘是为了破除外道的执着,才讲正因缘,也就是万法必须依佛陀所讲的六因二缘而起的万法,这样叫做正因缘,但是,切记,所有的正因缘都是为了破除外道,如果着一个正因缘,仍然是邪见,所以说,众生邪因邪缘要破,就算是正因正缘,佛所讲的正因正缘,仍然是空无自性,一切法契入无生,这个是佛究竟义,简单讲,佛讲正因正缘,是为了破除外道,那么,正因正缘,仍然空无自性,仍旧是一切法无生,这个才是根本佛教的重点,也就是一切法生起之缘与因的相状,亲因为因,亲因就是最重要的,疏因称缘;譬如说:种子,种子就是亲因,那么我们栽种蔬菜、水果,要有种子,这个就是亲因,最重要的因,有了这个种子,那么,疏因,譬如说,阳光啊、水分啊等等,那么这个是,疏因称缘,又内为因,外为缘;又。 2、但是,在这里,一定要在更正大家一个重要的,因非因,因可以作缘,缘,也不一定缘可以作因,在这里,你一定要切记这一句话,佛陀在因跟缘跟果,并没有死板的界限,最主要是因为它是空无自性,我现在举个例子,看看你能不能体会出来,譬如说,我们种苹果,那么,种苹果,有个苹果的种子,以此为因,最重要的因,好,这种苹果的因,诸位,如果没有水分,没有养分的话,这个因不会成长,好,我们现在把它夺过来,以水分为主,没有水,你就是活不了,以水分为主因的话,那么种子就是助缘,你有种子为因,用这个水来做助缘,假设又恢复到原状,好,现在如果没有阳光,你有水跟种子,没有用的,没有阳光是没有用的,好,这在《华严经》里面讲的,叫做,主跟宾要互换,在某一个时间跟空间,这个时候没有阳光,阳光就变成主,叫做亲因,要对调过来,所以,你一定要了解,我们有时候角度互换的时候,我们不是永远的主人,这个缘起法里面,哪一个角度,它都可以做因,哪一个角度,都可以做缘,哪一个角度,都可以做果,因为它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不是死板的,所以,它能够转动,这个在《华严经》就讲得更清楚了。“以觉缘因相故”:“以”由于觉了缘与因之相状。“我及诸菩萨离一切性有、无妄见”:有见,就是常见,无见,就是断见,这有见,无见都是妄见,如是我及诸菩萨,便得远离执一切法之性为有、为无之妄见。 3、所以,万法本空,讲万法本空的意思,其实就是万法本来就是空无自性,因此,师父一再地强调,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是不符合佛意的,不变,就是常见,随缘,就是断见,其实佛性讲非常,非无常,仍然是为了断除众生的迷茫,为什么我们讲佛性非常、非无常呢,佛性着有见,就是着常见,所以佛就是,佛性是无常,如果说,着无常,佛说,那佛性是常只是在破你对哪一个点的一个执着,所以说,佛性非常、非无常,因此,讲有见、讲无见,都是涅槃里面的葛藤,都是涅槃里面的尘垢。“无妄想见渐次、俱生”:便不会再有自心妄想所见之诸法为渐次生,或者是一时顿生之过。 4、诸位,一切法无生,你会修行,这一句话就足足你用一辈子,万法本来就不生色即是空,岂有渐次,岂有顿生,因为它讲的是体性本空,所以你看一切事情的时候,你看透了,就了解万法空无自性,好,我们把历史拿来回顾一下,秦始皇并吞六国,韩、赵、魏、楚、燕、齐、秦,那秦始皇现在在哪里呢,制定全-国的度量衡、车轨、文字,秦始皇,欧洲就是少一个秦始皇,所以咱们中国有这么大,其实就是秦始皇并吞六国,变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好,那秦始皇现在在哪里。我们讲到唐太宗,唐太宗现在在哪里咧,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万法空无自性的意思就是,任何的事情都没有永恒,你所见到的只是因缘生的东西,万法只是因缘,没有什么多少、有无、来去、生灭、增减,那么我们见到,色即是空,会修行,一句话,就搞定它,喔,原来万法本空的东西,这种东西,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苦了自我。 5、因此,没有学佛的人,他不懂得般若智慧,不会过日子,因此,拿这个假相,硬是把自己压垮自己,给自己痛苦,像钻牛角尖一样的,所以众生的思想是很可怕的,掉进去有见、无见、常见、或者是断见,或者是常见,或者是无常见,他就总会有一些看法,就是钻牛角尖,钻牛角尖,钻进死胡同里面,不懂得怎么过日子,来解脱自我,所以,当我们没有妄想的时候,这些就能够统统放得下,所以,无妄想见渐次、俱生,便不会再有自心妄想所见的诸法,为渐次生,或者是一时顿生之过,“俱生”,即,就是,一时俱生起,亦即,也就是。【义贯】“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问“世尊”道:“惟愿”世尊“为”我“说一切诸法”生起之“缘”与“因之相”状。“以觉”了“缘”与“因”之真实“相”状“故,我及诸菩萨”便得远“离”计执“一切”法之“性”为“有”、或者为“无”等虚“妄见”,意思就是着有、着无,都不对,并使吾等“无”犯自心“妄想”分别所“见”之一切法为“渐次”生起、或者一时“俱生”,顿生何以故。《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三4---6慧律法师主讲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