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不是被地震破坏的,而是被后悔心破坏了
佛陀说六根跟六尘接触,功德那个感受跟想像是不被被后没有体性的。没有体性的地震意思,是破坏破坏讲它的真实性不可得,不是悔心讲它的因缘不可得。你依止这个感受、功德这个想像去造业,不被被后那的地震确是有果报的,法性本来空寂,破坏破坏因果丝毫不爽。悔心没有体性是功德讲它的体性不可得,但是不被被后它的作用是有它的作用的。 过去埔里有一位居士,地震他是破坏破坏一个很虔诚的三宝弟子,他存了一点钱,悔心就去供养埔里某一间道场的大殿。这个大殿盖得很庄严,这个大殿在大地震的时候,被完全破坏了。破坏以后他非常沮丧,他跟自己的师父说:我的功德被地震完全破坏了。师父说:你的功德果然是被破坏了,没错。 但是,不是被地震破坏的,是被你后悔的心破坏了。你的功德怎么会被地震破坏呢?所以这个众生的妄想是怎么回事啊?他就是根、尘接触,我的心缘大殿的境。所以心境结合,我的心就在那里,这是众生在思考事情是心随境转,他站在外境的角度来看事情。 其实你心境碰撞的时候,你造成那个善业,那个业力已经成熟了,已经成就了,大殿破坏跟你没有关系。但是他的心是住在大殿,他认为这个大殿是我盖的,结果破坏的时候,因为他心住在大殿,大殿一变化,他就受不了了。 释迦牟尼佛多生多劫布施,他的布施度,他盖了这么多的七宝塔,现在有哪一个存在吗?全部都不存在了。但是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布施度是圆满呢?因为他的布施是安住在内心,一念心性,他借假修真。所以我们安住真如的人,在思考事情是不一样。 一般的人的心是住在外境,哦!我盖了一个大殿,这个大殿存在,我的功德就存在,我的功德跟大殿是共存亡。你这个是心有所住,你看我们平常就是心到处攀缘,到临命终的时候,心有千千结,收不回来。瞬间,整个身心世界在死亡到来的时候,全部破坏,你根本受不了,因为你释放出来的执着太多了,收不回来,一时半刻收不回来了。所以我们平常就要慢慢、慢慢把心带回家。 什么叫布施的功德?第一个安住。你要把心带回家,所有的功德都是从你内心生起的。你的内心本来具足无量的功德,但是你要假借布施的因缘,来开显你布施的功德,是「借事修心」。所以你今天是假借这个大殿的因缘,来成就你的功德,所以你要感谢这个大殿,叫「借假修真,借相修心」。你的功德是没有人可以破坏的,地震怎么会破坏你的功德呢?那释迦牟尼佛,他盖的大殿没有一个存在了,但是他的布施度圆满!我们所谓的生灭心肯定有所住,不是住在身内、身外、中间,总之,你的心只要住在外境,这个就是生灭心。 有「生灭心」,第一个你今生会活得很痛苦。因为你的心作不了主,别人的舌头一转,你就快乐;别人舌头一动,你就痛苦。第二个,你会带动一个生死的业力,你临命终很难逃离三界。因为你跟三界那个生死的业力紧紧的抓住。 为什么要把心带回家?第一个,你今生活得快乐一点。第二个临命终你要跳脱三界,要求生净土,你可以走得很轻鬆。你不能够说,你平常把很多心都放出去,我心住在这某一个人,住在那某一件事情,到临命终的时候,糟糕,要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你想要去,后面的绳子把你绑得紧紧的,你根本去不了,因为你生死的力量太大了。 所以你念佛人不是说念佛而已,改变你的心态是很重要,这是根本问题啊。什么叫念佛?一个能念的心,一个所念的佛。你能念的心是心有千千结,你去启动佛号,你怎么启动得起来?怎么能够感应呢? 在这个地方就是告诉我们:你不要跟着你的妄想走,要赶快把心带回家。你跟着妄想走,你根本没有好处。而且妄想根本不真实,它只就是根、境和合产生的一个暂时的感受跟想像而已。你为了贪着那暂时的快乐、暂时的感受,结果你付出了生死的代价,值得吗?这个值得我们思考,这个代价付出太大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应该用什么态度来布施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四)一一刹几尘,弓弓数有几?肘步拘楼舍,半由延由延?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六)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 云何无受次?何故名无受?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三)【注释】大慧,若有沙门、婆罗门,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已灭。
- 佛经与道教的经典可以同时诵吗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三)世间解之士,闻彼所说偈,观察一切众,告诸佛子言: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四)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四)明句非明句、神通句非神通句。虚空句非虚空句。云句非云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风句非风句
- 对娑婆的爱取调伏到最低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二)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
- 随机阅读
-
- 修行必须下苦功夫
- 十几个不怕,解决苦闷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三十六)慧句非慧句。涅槃句非涅槃句。尔焰句非尔焰句。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乱句非荒乱句。幻句非幻句
- 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
- 牛年说牛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五)【诠论】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八)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九)丛林迷惑通,心量不现有。
- 如梦如幻的修学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九)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异说?云何为增长?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七)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八)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
- 学佛人的五种种性
- 共读楞伽开示(六十三)离妄想者谁?云何虚空譬? 如实有几种?几波罗蜜心?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八)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三)【注释】大慧,若有沙门、婆罗门,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已灭。
- 对娑婆的爱取调伏到最低
- 共读楞伽开示(十)性相一如,如水与波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五)【诠论】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五)修行要回归当下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