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八)【讲义】[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二佰五十八,开示空非【讲义】[午二就喻详辨]阿难。佰讲辨阿彼方如是义午喻详虚空楞严经讲义是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难虚,这两部开示是非此方入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共读 2、楞严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开示空非有修之仁者,佰讲辨阿彼方各位高僧大德,义午喻详开悟见性的难虚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非此方入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共读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 3、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 4、[午二就喻详辨]【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如是虚空,也就是用瓶子,似,频伽鸟,从彼地拿到此地来,瓶子里面装有虚空。【如是虚空,指已到他国之空,喻佛地无垢识;非彼方来者,非从凡夫同居土带来;非此方入者,非到佛地,始入无漏身中也】。 5、因为本自具足【以识性周遍但随缘异称】,随种种的因缘,而第八意识有种种的名字,叫做随缘异称。【因位有赖耶】,在因地上,有的名字叫做阿赖耶识,【异熟之名】,另外一个名词叫做异熟识。异类而熟、异时而熟、变异而熟在因地的位置上来讨论,有的名字叫做阿赖耶识;有的名字叫做异熟识,种种不同的名称。如果是果地,就是佛地来讲的话,【[果地擅],这个[擅]就是只有、独,唯独独[无垢],只有它叫做无垢清净识,无垢就是无垢清净识。 1、【庵摩之号】,就是庵摩罗识,庵摩罗识就是第九识。唯识的学说,有一派,像玄奘大师,他们总认为第八意识已经包括了清净的一面了,不需要再立第九识。 2、有一派认为,第八识还有少许的染污、不纯,所以,还要更深一层的立第九识,这二派的学说。无论是无垢清净识,或者叫做庵摩罗识,这个统统是指如来藏性。解释一下:庵摩罗识就是第九识,翻译成中文叫做无垢清净识,意思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是清净的,是远离迷惑,而本自清净的心,因此舍论宗认为:转阿赖耶识之迷,而回归到觉悟之清净的阶位,就中做庵摩罗识。所以,地论宗或者是天台宗也有采取此一说,就是立第九识;但是,玄奘大师的系统,认为第八识已经包括了清净的一面,所以,不再另立第九识。 3、因此我们现在所讲的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全部都是玄奘大师,唯识系统出来的。目前来讲,在中国,大部分都只讨论到第八意识,仅止一此,很少还在立一个第九识再去讨论,很少这样子。 4、除了地论宗,或者是天台宗某些有讨论,其他都一律以第八意识,阿赖耶识,为最终的讨论。所以,果地擅无垢阿摩之号,就是只有佛、佛果独自有,[擅]就是只有他有,独自有无垢清净识、庵摩罗识。 5、【其性一也。若向此处荐得亲切,则即识性,而悟藏性矣】。这个比喻就是说:我们这个色身,因为有我法二执,所以,在我们这个色身叫做识性,在外面的整个虚空叫做藏性。如果破除了我法二执,识性的内空,跟外面的藏性,是一、平等的我们之所以把内跟外分开,正因为我们有我法二执,就像我们这个瓶子一样,这个瓶子有一个形状,这个形状,因为我法二执,把这个形状固定住了。共读楞严开示
二佰五十八【讲义】[午二就喻详辨] 阿难!如是虚空,非彼方来,非此方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寺院有哪些「职位」?「人事变动」分哪些程序
- 弘一法师说: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味道。
- 心灵的缺失是令人心痛的。
- 学习成绩不是教育孩子的唯一标准
- 在家人以何为重,如何能促进信心
- 学佛是不是就要吃素食,怎样才是科学吃素
- 帝释天问佛陀:人生在世最难断的是什么?释迦牟尼的回答直指人心
- 工作抑郁的人,裸辞不一定是出路
- 天乘十善业之意业
- 弘一法师说∶一心向善,终得正果。
- 德林老和尚:不念生老病死苦,你那个菩提心是发不起来的,即使发起来也不真实,不坚固
- 很容易情绪化,经常被人说太敏感,怎么办?
- 从厌离心启发菩提心
- 对女性朋友醍醐灌顶的忠告
- 学佛就是学会自我修行。
- 幸福的感觉,就像花儿一样。
- 大安法师:水火二河白道喻详解
- 弘一法师说:只有心外无物,才能洞察一切。
- 很多事情是不需要验证的
- 广钦老和尚 ∶ 别人来与你谈论是非,我们唯唯诺诺就好,不去参与,则对方自退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