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文化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一)在学如何观真心本性以前,先要能观察及判别妄心

共读楞严开示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一百三十一,开示在学如何观真心本性以前,百学本性先要能观察及判别妄心。何观楞严经讲义是真心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前先,这两部开示是察及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判别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妄心有修之仁者,共读各位高僧大德,楞严开悟见性的开示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百学本性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何观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一)在学如何观真心本性以前,先要能观察及判别妄心

2、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3、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在学如何观真心本性以前,先要能观察及判别妄心,妄心就是六识心。而这第六意识有点复杂,它大类可分为两种:。一、五俱意识:就是跟前五识同量起分别的,眼见,随即分别;耳闻声,随即分别;鼻嗅香、臭,随即分别;舌尝味,随即分别;身触,身体接触,立刻分别,叫做五俱意识。

4、二、独头意识,也就是没有尘,但是,它单独起来的,独头顾名思义,就是自己作用。独头意识:⒈散位独头意识,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妄想、发呆。⒉狂乱独头。

5、⒊梦中独头⒋定中独头意识。修行到某一阵子,有相当的功夫,无论佛道或者是外道但是,佛教更高超,他有无漏的慧,能究竟断烦恼,外道没有办法,所以,外道没有办法出三界。

一百三十一在学如何观真心本性以前,先要能观察及判别妄心

1、在正常的状况下,第六意识就是[五俱意识],意思是:此意识是与前五识同时俱起,亦即五根取五尘境,于心中生起前五识,以作最初级的了别,但此等了别,了解独头的内涵之后,并非加入价值判断及个人爱憎等,然而就几乎在前五识生起的第二刹那,意根便生起第六识去执取这前五识落谢的影子来分别。意根是什么意思。意根就是第七意识,第七意识对内,缘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对外,为前六识的依靠,所以,第七意识就像通内、外一个桥梁。并加上价值判断及个人好恶、爱憎、取舍等。

2、意思就是:我们看到的只是影像;而凡夫不知道说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影像,而凡夫不知道说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影像,不实在的影像,我们却为它爱、却为它恨、却为它起伏,一直到死亡。所以第六意识之生起,为依前五识、缘前五识,而与前五识俱起,故称为[五俱意识]。

3、但第六意识之生起时间虽比前五识晚约一刹那,而事实上,以凡夫之智实无法觉察其时序之差别,两者几乎是同时生起,故又名为[同时意识]。又在第六意识生起前,前五识虽能对外尘有所觉知,但对于彼我关系、内外、好丑、是非、高下等相,皆不作如是判别,这些相皆须由第六意识来判别,方能明白,故第六意识又称为[明了意识]。这是意识在日常生活、正常的状况下的情形。其次,在某些特殊或特定状况下,第六意识的运作方式又不一样了,在这些状况下,第六意识可以不用依前五识、或缘前五识而起,它可以独立作业,单独而起,而不与前五识俱,故称为【独头意识】:。

4、一、散位独头意识:又称独散意识,如人作白日梦、或发呆时,此时独头意识系缘自心现所造境,或缘过去记忆之影像,而分别取著,想入非非;此时虽不缘现行前五识,但也能见色、闻声,乃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俱全。比如,听音乐会以后,坐在公车上,脑筋里面自己现色声香味触法。故都不是他人所能共见、共闻者,而唯有此人本身能见、能闻,因为那些色声等尘,全都是此人独头意识所造境,或缘过去记忆之影像。

5、这便是散位独头意识的作用。二、梦中独头,这个大家都有经验,每一个人都做过梦——即人于睡梦时,因前五识暂不起现行,于是独头意识便独自造境,自造境后再自攀缘此等境而生分别,或亦缘取过去记忆之影像而生分别等。所以,白天身口意造什么业,晚上有时候就会影现出来,日有所思,夜就有所梦。三、狂乱独头:即人于失心、错乱、疯狂时,独头意识虽于醒时,亦能依自想象而造出种种尘境,然后再去缘、取、分别此等自所造境,这是狂乱独头。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