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头方向的不同就会影响到未来的命运
【复有多颂,不到未的命成立如是影响运无分别智: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不到未的命等事心异故,影响运许义非真实。不到未的命】 这一段是影响运说明唯识无义的道理。讲?到六道里面有四种众生:第一个是不到未的命饿鬼道;第二个是畜生道,畜生包括水中的影响运鱼跟虾;第三个是人类;第四个是天人。这四种众生「各随其所应」,不到未的命随顺他内心的影响运因缘,就现出各自的不到未的命果报。「等事心异故」,影响运在相同的不到未的命一件事情上,因为内心业力的影响运不同,就看到差别的不到未的命影相。 比如说我们讲「一水四见」,这个水,人道看到是一个湿润的水,天人看到是庄严的琉璃地,饿鬼道看到是猛火,畜生道看到是房子跟道路,所以「等事心异故」。如果说一切法是有真实相的,那应该每一个人看到的相貌都一样;但是事实上,因为诸法没有真实相,所以每一个人就随顺他的业力,就出现不同的相貌。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许义非真实」,我们可以证明这一切法的义相是不真实的。我们讲清净本然,《楞严经》说:佛陀讲完这个清净的本性以后,有弟子问:既然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为什么会有山河大地呢?佛陀说:因为循业发现。就是你心动了,谁叫我们要动念头呢!清净本然是约着摄用归体来说的;但是我们平常的心不是安住在真如,真如不守自性,我们喜欢动念头。这一动,它就有很多的方向,你往好的地方动念头,你往不好的地方动念头,方向不同就会影响到你未来的命运。 你看目揵连尊者,他是一个大阿罗汉,他入禅定观察到他妈妈在饿鬼道,他感到非常的痛心,就赶快去托钵,然后得到美好的饮食,他就赶快用神通力把食物拿到母亲的跟前。他明明托到的是丰盛的饮食,但是他母亲因为过去有悭贪的业力,看到饮食都是猛火,吃到喉咙就变成火在燃烧,痛苦不堪。目揵连知道这个神通解决不了问题,就向佛陀祈请帮助,佛陀说:你要先消她的业障。你不从根本上消业障,你只是想改变她的果报,怎么可能啊! 所以讲「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这个道理。当我们平常生活当中,如果你觉得这段时间人事的障碍很多,你这个时候不要去改变别人,你就去修忏,你修忏修个三七二十一天,再多三个月,就会有改变。我们讲循业发现,这个道理你要永远相信,外境是你内心的业力变现出来,外境是内心变现出来的,你有这个心,就会有这个果报。 所以你看《了凡四训》说: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他跟你讲几句话,他就知道你以后是怎么样。为什么呢?你嘴巴的话,是你内心安立的。你为什么会讲这个话?因为你有这种心情。你有这样的心情,有这样的心念,就看出你这个人的格局是怎么样,你不用去算命,从你讲话的口气,就知道你以后是什么样的命运,相由心生。你看同样是水,饿鬼道如果不改变他的心念,他看到的水就是火。重点不是你把这个火拿掉,重点是你心念的改变。 所以说这个唯识无义,其实整个生命是因为你动念头才有的。当然我们不能够说不动念头,重点是你要往哪个方向去动念头?你希望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来生生命,你就尽量往那个方向动念头,那个果报就会出现。那你经常往不好的方向去动念头,那以后的果报肯定你不会满意,你来生的果报你一定不满意。所以说一切法的相貌,是我们的心念所创造的,它本身是没有真实相,所以修无分别智是合乎道理的。 【于过去事等,梦像二影中,虽所缘非实,而境相成就。】 有人提问说:既然一切法是没有真实相,怎么能够当所缘境呢?说我们的分别心要有真实境界的刺激,才会有分别心;那一切法的境界是不真实的,一个虚妄的境界怎么能够刺激我们的分别心呢?提出这个问题。这个地方回答说:没有真实性的所缘境,也可以生起分别心。提出一个印证,说「于过去事等」,说你过去的事情,你三年前曾经拜一部《楞严经》,一字一拜,慢慢的拜,很虔诚的拜下去起来,那这样的事情过去了,觅之不可得了,但是你一回想起来的时候,那个影像还是可以现前。 影像为什么会现前?这个事情不存在了,还是可以用心的名言把它捏造出来。「等」就是未来的事情,说你来生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果报没有出现,但是你也可以:哦,极乐世界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宝树、楼阁、鸟语花香,你也可以在心中,把极乐世界的影像现出来。所以说「梦像二影中」,像做梦也不真实,但是你在梦中也是真实的有这样的感受。还有这个像,这个定中的影像也不真实。 所以说从过去世、未来世、梦中、定中的影像,我们知道,虽然所缘的境像是不真实存在,但是内心所缘的相貌还是可以成就的,这个就是我们心中的想像力不可思议,心中的名言不可思议。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广置义田的顾正心
- 懒融禅师《证道歌》
- 春节复工后不想起床上班怎么办?Deepseek的回答太温暖了!
- 有僧问百丈怀海:“如何消除往昔重业?“
- 修学时间少的人怎样定功课
- 打坐,连半小时都坐不住?三招让你坐到两小时
- 曾经受持三皈依的人最晚将在弥勒菩萨成佛后龙华三会的初会中解脱生死!
- 智敏上师:《心经》是去魔的,力量大得不得了,但要看你怎么念
- 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
- 把烦恼写在日记里
- 想写作却不知从何开始,如何快速无痛启动?
- 最好的关系,都源自于相互成全。
- 耶祇婆罗门受持五戒的因缘
- 明贤法师:云居山的老和尚们无一人在痛苦中圆寂
- 念佛的方法很多
- 总觉得很疲惫,怎么拯救自己的精力?
- 预知往生,分秒不差——胡松年居士往生记
- 是否在佛教里干些表面的事情,以佛法的名头,张扬着自己的个性?
- 恭迎观音菩萨出家日
- 持当下一念,认真地劳作、平实地活着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