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苦能消业的前提是什么
问:《文钞》中说,受苦受苦时作消业想。前提弟子的受苦困惑是,受苦能消业的前提前提是什么?是不是只要受苦,就是受苦消业?恳请法师开示。 宏海法师答:受苦时能够消业,前提确实有前提。受苦我们来看,前提三界六道轮迴中的受苦众生都是以苦为本,而诸佛菩萨又是前提以苦为师的。一样的受苦苦,为什么会有两样的前提看待呢?这就是我们发心不同导致的。也就是受苦说,受苦能够消业,前提它的受苦前提就是看我们的心用在何处。 受苦作消业想,实际上就是借这个苦境,借假修真,成就忍辱波罗蜜,所以叫吃苦了苦。也就是成就我们的平等随缘心。但是大家要知道,佛陀在经里面也会呵斥当时的苦行外道,那是因为,这些外道是以吃苦为究竟法,属于邪知邪见了。所以说,并不是只要吃苦就能消业。 我们再对比一下这两种发心: 受苦时作消业想,它是应缘而生的——苦的境界来了,我应着这个境,在境界中去修。也就是我们说的:因地要真,要努力,果上要随缘。苦的境界现前,实际上是一种果现前,那我随缘把这个业消掉,这就是随缘消旧业,能够生起出离正见。再进一步来讲,吃苦消业还有一层智慧的内涵。我们在苦中去观照,了知到苦乐是相对的,把苦乐这两个概念都摆平了,就可以了苦。 而苦行外道是以攀缘心去修,实际上是一种业习的深化,颠倒见的进一步坚固。这就是在造新殃了,只能够增上愚癡邪见。 所以说,这两种苦行本质上是不同的,大家不要误会。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天乘四种禅定之四禅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7>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二十三)见定行三要乃我人之真如本性诸佛密意
- 《佛陀的格言》十九、幸福
- 当初的三钱,辗转增盛到三千金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十二)如河流之瑜伽时时观照保护己灵与真心相应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零六)妄念起者任其起 放任不是攀缘不息的放纵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七十二)法身无相离言思即相应
- 终日在妄之性灵,即终日恆真之性灵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十二)如河流之瑜伽时时观照 保护己灵与真心相应
- 《佛陀的格言》二十九、精勤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7>
- 佛法无量义,一以净为本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十)用力念一声“呸”破除空乐明皮壳
- 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零八)依于妄念调修法身在妄念上做功夫将其斩断
- 十地为何称为「法云地」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三十七)贪嗔痴三毒是十恶之源
- 《佛陀的格言》二十七、信心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13>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