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不是实在的,还会自私吗
《大品般若》说:「菩萨摩诃萨住二谛中,自私为众生说法。自私」吉藏大师在《大乘玄论》里边的自私解析是:「为着有(执有)者说空,为着空(执空)者说有。自私」 执着有的自私人认为六道轮迴是实实在在的,针对此告诉他,自私六道轮迴缘起性空,自私不是自私实在的!当事人的自私心里就清净了,从执着中出来了;对于说「断灭空,自私什么都没有」的自私人,告诉他:性空缘起,自私给你一脚,自私扇你一耳光,自私马上就会有反应,自私「凭什么打我?」你不是说没有吗?没有就修理你了,「哦,原来是有的」,那好,去负责任。 悟到最后,你发现,一切都是假的,没有实在的我!终究心开意解,桶底脱落,一定得大自在!当然,我们回过头来说,这依然是「皈依三宝」的功德,所以让我们倍加珍惜皈依三宝的因缘。 我都不是实在的,那么我们还会自私吗?从此就会发自内心愿意帮助别人。这是拥有了慈悲和智慧的因缘。原来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总是要求回报,要求有互动:我帮助他了,他要感动;我帮助他了,他要感恩。 比如说讲经,根本不要问别人听懂还是没有听懂,但是必须要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至于别人是愿意听还是不愿意听,是感恩还是不感恩,不是讲经者的事。当然,从道德上来讲,作为佛教徒,要感恩,要感谢,要感动……那是另外一个角度因缘。只是,这个感恩、感谢、感动,不是我们去强加给任何人的,是人们完全的一种自觉意识,是道德、信仰的层面,那是不能要求的。 尤其是,佛法讲来讲去就是让我们放下、不执着!很多人就觉得没有意思了,其实不执着并不是我们不可以拥有、不可以努力。而是在我们努力、拥有的时候要冷静和理性。因为:这一切都是路过的,正在缘聚缘散,最后我们终究要告别和再见,此时就拥有了智慧。如此,我们就会有消化能力和抵抗力,我们就会真的解脱自在。皈依三宝恰恰给了我们这些。 如果想要利益众生,那么我们必须皈依三宝。否则,我们不会心甘情愿利益众生。因为每个人都是自私的,甚至佛教徒把门关上,把电话拔了,与世隔绝,在家里念佛,念来念去心态就不正常了,思想也不正常了。 即便如此,他看见别人在外面走,不去念佛,他就恨,就痛苦……这正常吗?不正常。学佛要管理好自己,影响别人。退一步,如果我们觉得那样是一种解脱的话,至少我们应该有快乐、有自在!我们就不应该有瞋恨,不应该对别人有期望,不应该有不平衡,这样的话,似乎还说得过去。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世有诸天鬼神其数甚多,何唯供养此十二天
- 圣地的旷世奇缘 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 大珠慧海禅师《顿悟入道要门论》全集
- 善良会带来好运
- 对治内心有所得的执着
- 善言善语也是一种修行
- 只要你足够主动,一切知识都能为你所用!
- 如何不觅根头意?空看枝边木叶黄。
- 在尽责中求满足 在义务中求心安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及白话文
-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名,但名有为
-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如梦如幻的修学
- 唯有积德,才是最好的风水
- 如诚长老:功夫上去了,气脉就通了,冬暖夏凉
- 如诚老和尚:正信出家办道的出家人和赖佛吃饭的,天差地别!
- 一门深入专修,不要夹杂
- 妙莲老和尚:要吃二三十年素,才能把浑身的骨髓换掉,完全换一个素身
- 在寺院上早晚课的重要性:真实学道者,定不敢轻纵乱清规!
- 妙江大和尚:拜佛时保持什么心态功德才大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