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不满意又很苦恼,如何改变刻薄的分别心
《唯识学》特别强调「分别变」的处处重要,因为我们的不满变刻薄「第六意识」活动势力很强大,一天当中,意又几乎都在分别变,苦恼让这些境界产生变化,何改已经不完全是分别个人的业力,而是处处有你个人的思想、名言在里面了。不满变刻薄老实厚道一点的意又人,会把这些境界,苦恼往好的何改方向去想;比较刻薄的人,看到境界,分别处处不满意。处处 事实上,不满变刻薄这世间的意又确有这种人,明明他的情况已经很不错了,还是老是觉得不满意、老是觉得很苦恼。如果把他个人的名言、分别心去掉之后,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他受用的境界已经很好,过去的业力善业很强大,但是他觉得很苦恼,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分别心」有问题,因为你老是往刻薄、缺点的角度去观察思惟。有些人懂得去观察别人的优点、赞歎别人,即使过去的业力稍微差一点,善的分别,也能弥补过去的恶业,他厚道。 我们说「万法唯识」,第八识所变现的是原原本本的业力─本质相分,但是第六意识会再变化一次;第六意识的重点,就是你心中的「名言」,看你是厚道、还是刻薄,感受到的境界就会不同。当然,以佛法的角度来说,刚开始最好什么名言都没有——「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完全放下名言;内心是无分别的,就像一面镜子,一切法都是「如」——他赞歎我,一切法是如;他譭谤我,也是如,因为「我」不可得。所以佛法讲生命的增上,不是要我们去改变环境;由于过去的业力创造了各种环境,只能随缘尽份,要改变的是我们心中的名言。 想要改变名言,以佛法的意思,刚开始应该「从假入空」──先把名言完全去掉,统统不要,慢慢的内心跟空性的无我、无我所相应之后,再生起另外一种名言,才会是好的名言。 在《四十二章经》中也说:「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刚开始不要太相信自己的名言──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都是你的分别名言、过去的习气。如果我们对人能够厚道包容,虽然有人我的对立、善恶的名言,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以佛法来说,应该要有更深的体会:「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将名言全都放下,大死之后再大活,那就是一种大悲心的活动,都是好的名言。 简单说,佛法对于「分别变」的态度一开始是:「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一开始把所有的名言去掉,修空观一段世间以后你再来建立名言,那就不是站在自我的角度来发动名言,是站在空性、大悲心的角度来发动名言,这个时候看一切事情,心境就会完全不一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哪怕往生边地疑城,也从此与轮迴绝缘
- 我用一个游戏,帮老公找到了他的人生意义!
- 某佛学院教授兼某大学的博士,来西安卧龙寺参访如诚长老请开示
-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传授的修行方法,在生活中如何应用
- 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画传
- 改变命运的底层逻辑是什么?DeepSeek这样回答太惊艳了!
- 怎么有的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呢?
- 梦参老和尚:现在受的都是因果报应,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 历代普贤菩萨感应四则
- 梦参老和尚:你读过佛经,最喜欢的经,那就是你过去学过的
- 忏云老和尚 人生的喜怒哀乐都是如梦幻泡影,心的本体没有这些
- 提离职了…
- 临终神识失控,如何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 忏云老和尚:欲界天魔变成一个美女来引诱禅坐的修行人破戒
- 新的一年,长养好习惯吧!
- 梦参老和尚:一切都顺利,其实你的祸根就在这时候种下了
- 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
- 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前世因果
- 新春祈福,诗词28句:原文+译文
- 我愿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一盏灯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