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光返照,不随妄转
是不随妄转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迴光返照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迴光返照远离世间憎爱二苦。不随妄转 既然多闻无功,迴光返照那么应该怎么做才会有真实的迴光返照功德呢?佛陀说,阿难!不随妄转你虽然多生多劫都能用内心来忆念、迴光返照来执持如来所说的迴光返照秘密妙严。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不随妄转「秘密妙严」指的迴光返照是大乘中道的妙理,也就是迴光返照前面所说的「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也就是不随妄转我们一念心中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当然,迴光返照你了解这个道理,迴光返照并没有白费,但是你应该要从这个道理当中来修学无漏业,正式地修学圆顿止观,才能够真实地远离世间上这种对外境产生执取而产生的爱憎两种的痛苦。 这个「无漏业」,蕅益大师就讲得很清楚。他说,所谓的无漏业,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汝但不随心中分别」。「不随分别」这句话我们讲一下。 刚开始修《楞严经》的人有些会不太适应,因为过去我们在修其他止观的时候,对烦恼是一种抗拒的。你说你生起贪爱的烦恼,我用不净观来抗拒你;你会执着常,我就修「无常观」来抗拒你。我们刚开始在修学烦恼是一种对抗的,就是逆向操作。好,你说它是黑的,我就用白的来抗拒你;你认为它这个色身是美妙的,我们就思惟它是污秽来抗拒。这个是非常重要,这是一种对抗法。但是到《楞严经》的时候,它不是抗拒的,就是我不随你而转。它的思想就是这样。它是怎么样呢?遇到烦恼的时候,它是迴光返照:你从什么地方来,只问它一句话就够了。 所以,我想这个《楞严经》,它在修无漏业、在抗拒烦恼的时候,大家要了解一下。前面我们在修止观的时候,四念处是跟烦恼正面冲突,在烦恼的作用当中跟它对抗,可以说是两个人真妄交攻,正面冲突。本经对治烦恼不是这样,它是迴光返照,不随妄转。这个地方大家要了解这两个的差别。 这个地方等于是赞歎,只有真实地迴光返照,才能够远离世间的这种痛苦。所有的痛苦都是我们因为向外的执取,向外执取以后,就会产生一种攀缘心,满我们意的产生爱,不满意的产生瞋。而且这个爱跟瞋又变来变去,有时候我们喜欢的东西变成瞋,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又变成爱,所以搞到自己很痛苦。我们必须要修无漏业,迴光返照,回到我们的本性,这才是一个所谓的解脱之道。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阎老子铁棒未放汝在
- 百丈禅师示大乘顿悟法要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一十四)无自性无自体为空 而空不是没有相
- “如是因,如是果”,这样的说法符合佛法义理吗?
- 跑因果道场搞附体,还不让去寺院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十五)内不见身心外不见世界就到了初禅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七十八)心起知为智慧功用 观照及一切时皆如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一十四)无自性无自体为空 而空不是没有相
- 施食有很多好处,一般人看不到
- 《叹世万空歌》《观心铭》《息心铭》《心王铭》《悟心铭》《释心诀》《吕祖养生歌》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一十五)妄念和对境同属幻影 都是真如法身的妙用
- 《大手印》浅析讲记(五)无量显现染净诸法净土秽土都是真心所显现的
- 盗木材的夫妻
- 《大手印》浅析讲记(五十八)虚空有多大我们的真心就有多大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七)任运于体道两光明自相即光明母子相会
- 《佛陀的格言》二十八、解脱
- 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
- 百丈禅师示大乘顿悟法要
-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的生命真相(一)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十四)求神通障碍色心大离体所显现的本性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