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劳容易 任怨难
1、任劳容易任怨当有人的任劳容易任怨病况已经太严重而无法治愈了,我们知道这个人一定会死的任劳容易任怨时候,如果我们觉得告诉他实情,任劳容易任怨反而会增加他对死亡的任劳容易任怨恐惧与不安,这样对这个病人可能更不好;遇到像这样的任劳容易任怨情形,我们倒不如先开导他,任劳容易任怨教他归依,任劳容易任怨依止三宝,任劳容易任怨教他要念佛、任劳容易任怨念法、任劳容易任怨念僧,任劳容易任怨还要教他精勤地供养三宝,任劳容易任怨来增加他的任劳容易任怨福德以及功德,以作为他转生时以及未来生的任劳容易任怨资粮。如果有可能的话,还要再为他解释说:“这一世的病苦,都是因为在往世曾经作了不善业的因缘,所以这一世才会有这些苦难,所以你现在应该要真诚地忏悔罪业啊。因为忏悔也是有很大的功德的,可以逐渐消除宿世业障但是有些人不相信三世因果,所以在听到这些话之后,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罪业,只是比较倒霉所以才会生病;甚至于会生起了瞋恚心,生起气来甚至于破口大骂,说你触他的霉头,诅咒他往世曾经做过恶事。 2、佛陀说: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们不应该生气直接骂回去,而应该要“默不报之”。当他大声骂起来,我们可以去倒杯茶给他,或者是弄点好吃的食物给他,缓和一下他的情绪,并且让他知道,我们对他并没有恶意。佛陀特别交代说:“我们不可以因为这样就舍弃他,还是应该要好好地照顾他。 3、”有些人,你要他怎么忙、累,他都没关系,但就是“任劳容易任怨难”,常常人家说了几句难听的话,他就忍受不下去了,所以事情就丢着不管了。但是我们不应该这样子就舍弃了这个病人,正因为他是病人,身心不舒服,所以才很容易发起脾气来啊。所以我们还是应该要安忍下来照顾他才好。 4、佛陀又继续为我们说明,照顾病患时应该注意的心态,佛陀开示说:【虽复瞻养,慎无责恩;差已犹看。若见平复如本健时】,《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即使这个病患他生起了瞋恚心,我们还是应该要去看顾他,并且弄了营养的食物去养护他的身体。但是无论如何,不要因此就向他说:“我是在照顾你,还弄食物来给你吃,我对你有恩惠我们不必讲这些话来讨人情,这就是佛所说的慎无责恩。 5、所谓差已犹看,则是说他的病比较好了,我们还是要三天两头地去看他,因为恐后劳复;在病刚好的时候,还不是太稳定,所以很容易就会反复的发作,我们要很仔细地照顾他一段时间,等到他真的稳定下来,完全恢复原本的健康状态了,才可以真的放下心来。 1、这时候,我们心中应该要生起欢喜心,为他感到欣慰,但是要记得不求恩报,不要开口去讨人情说:“我对你这么好,你的病都是因为我的照顾才好起来的,你有没有什么要回报我的啊。”这样会让他感到压力很大,你所作的福德,也会因此减损的。 2、可是佛陀又说:【若病差已,喜心施物,便可受之,受已转施余穷乏者。】,《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如果病人的病,在你细心的照顾之下已经痊愈了,所以他非常的欢喜,很感谢你,因此布施了财物给你; 3、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是可以欣然接受的,然后再把这些财物,转施给其他贫穷困乏的人。但是建议诸位菩萨,在接受财物的时候,最好要明确地告诉他:“我会把你所送的财物转施出去。”因为有些人的疑心很重,他可能会在心里想:“这是什么佛弟子啊。还说是在修布施行呢。 4、我送财物,他就接受了为了避免他生疑诽谤,所以最好当场就清楚地告诉他说:“我接受,成就你的布施功德和福德,但是我会帮你转施出去,给更需要的人。”而且在转施之后,还要再告诉他,这笔钱财布施到哪里去了,免得他心中一直牵挂着。佛陀又开示说:如果病患的病况,严重到无法救治,最后病死了的话,那么就该设法为他殡葬,并且以因果正法的道理,来教导、安慰亡者的眷属以及亲友。 5、佛陀在这一大段开示的最后,作了个结论说:【若能如是瞻养治病,当知是人是大施主,真求无上菩提之道。】,《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如果对穷人、病人,你能够这样瞻养治病的话,那么你就是一位大施主;因为不但能够委屈自己,来为众生做事、付出财物,并且还能把正法布施给他们。任劳容易 任怨难
任劳容易 任怨难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憨山大师的一生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七十五)着相有为而修俱不能证到事事无碍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七十七)妙有非有真空不空 无所住着任运而作
- 心力和佛力的结合
- 丰子恺的牛画
- 《叹世万空歌》《观心铭》《息心铭》《心王铭》《悟心铭》《释心诀》《吕祖养生歌》
- 百丈禅师示大乘顿悟法要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三十六)无益之世间语及咒诵均止观想作意亦止
-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 “何必着急呢!”说的真好
- 《佛陀的格言》十三、实行
- 《佛陀的格言》十三、实行
- 首楞严王三昧对治的重点
- i人和e人如何过中秋?
- 《哪吒2》中申公豹的人生哲思:从台词洞悉人性与成长
- 佛说持八支净戒的功德果报
- 只要真信切愿必定往生
- 《大手印》浅析讲记(二十四)三要印开朱点窄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七十八)心起知为智慧功用 观照及一切时皆如
- 《佛陀的格言》十三、实行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