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经典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三十六)无益之世间语及咒诵均止观想作意亦止

《大手印》浅析讲记

1、大手《大手印》浅析讲记,印浅意亦一百三十六,析讲想作无益之世间语及咒诵均止观想作意亦止。记百间语及咒相不破,无益本性不能显现。世止观止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三十六)无益之世间语及咒诵均止观想作意亦止

2、诵均“语修,大手无益之世间语及咒诵均止三修门的印浅意亦第二门就是语修,是析讲想作言谈话语方面的修持。说笑话、记百间语及咒奉承某人、无益贬抑某事等等,世止观止这些世间的诵均闲话都是于修解脱道没有益的,都是大手无益之世间语。就某人某事争论是非长短。

3、藏密的黑教里,有好多咒语并非修解脱道,都是治人的,那就是无益之咒诵。这些东西都不要去说它、不要去念它。“无益之世间语及咒诵均止”,我们学佛法、修解脱道,必须一门深人,其它东西都不要去瞎弄。世间无益的话不要讲,无益的咒语、课诵也不要去念。

4、我们要做到“三少”:要心中事少人有个坏毛病,事情做完了,一有空闲,就张三、李四、王二麻子说个不停。修解脱道,那样是不行的。

5、你默默不语,不是挺好的吗。“安静如谷”,话不要多说,心里安安静静的,就象空幽幽的山谷一样。“幽谷回声话晚烟”,你有问题问我,我就详详细细地、不厌其烦答复你;没问题时并不去思考分别,心里放教空荡荡的——“太虚饮光消契阔”。

一百三十六无益之世间语及咒诵均止观想作意亦止

1、意修,离戏论思量、比对心想,即观想作意亦止三修门的第三门就是意修,是思想意识方面的修持。心里装着成套的与解脱道无关的空理论放不下,有什么用啊。分析它、推论它,是“戏论”;思念它、评价它,是“思量”。应该“离戏论思量、比对心想”,心里空空净净,远离戏论思量,还要远离比对心想。

2、样样东西都拿来对比一下,比较什么呢。到底是我好,还是你好;是我长,还是你长,这种居心是不平等的,正是妄想分别,这种“比对心想”更要远离。“即观想作意亦止”。

3、观想是修行的方法,我们在前面已提到过。想个什么东西,还是有作为之修。

4、比如“观想念佛”,想阿弥陀佛在我头顶上,观我自己就是阿弥陀佛。观想都是作意的,即有所作为地鼓动思想意识。连这种观想、这种作意也要停止。

5、只要好好观照就行了,念头一起就看见,看见后不睬它。观想是渐次法,观想成功之后,还要再用功把观成的相破掉,才能见到本性。心密二祖,王骧陆上师对此有个比喻:比如身上生了一大片疮,用药来医治,于是,疮口收敛、收敛、再收敛,最后敛成一个小口,乃至敛成一个点。其他地方都平复了,只剩下这一个点,比喻观想成功了。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