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教经典

内观禅修的极致丨慈悲观之修习

内观禅修的内观极致丨慈悲观之修习

1、内观禅修的禅修慈悲极致丨慈悲观之修习。慈悲观,致丨-,修习是内观内观静坐法门的一项重要兼修,事实上也是禅修慈悲一种自然而然的成果。我们对全体众生散布爱的致丨慈悲与善意,刻意用纯净慈悲的修习爱心,让周遭的内观环境充满平和正面的气氛。

内观禅修的极致丨慈悲观之修习

2、禅修慈悲佛陀教导弟子要发展慈悲心,致丨过着比较安详和谐的修习生活,并藉此帮助他人也过着安详和谐的内观生活。内观学员应该遵行这项教诲,禅修慈悲因为慈悲观让我们与所有的致丨人共享内心所发展出来的安详与和谐。从字义上来看:‘—使人趋向友善的气质就是慈悲。

3、它是一种善愿,期望所有的人都善良与幸福,并远离恶念。’-不瞋恨即是慈悲,慈悲的首要特性是一种仁爱的态度,当一个人能认同所有的生物,对所有的生命均怀有同胞感,正是慈悲的最高境界。

4、只在理论上掌握这种观念非常容易,但要发展出这种态度,则困难得多。要靠练习才能达到,也因此有慈悲观的技巧,有系统地培养对待其它生命的善意。为了达到真正的效果,慈悲静坐必须配合内观静坐同时修习。只要是瞋忿之类的负面情绪仍占据心中,就无法发出善念,而徒然成为缺乏内涵的仪式。

5、然而,如果负面情绪经由修习内观而排除,善意自然会在心中涌现,从自我执着的牢笼中释放出来,我们便开始关切他人的福祉。也因为这原因,慈悲观的修习要等到内观课程结束,学员们都已通过净化过程后。此时,静坐者通常会深深地为他人祈福,使他们的慈悲修习真正发生效力。

内观禅修的极致丨慈悲观之修习

1、虽然在课程中它所花费的时间相当有限,但慈悲观可视为内观修习的最高境界。涅盘,的体验,只有在心中充满对他人的爱心慈悲与同情时。仅仅在心里盼着这种慈悲心是不够的,一定要先净化心灵,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内观静坐帮助我们达成净化,因此课程中特别强调内观技巧。

2、在修习时,我们发觉这世界与自己本身的基本实相是由时时刻刻的生起灭去所组成的。这种变化的过程不断进行着,不受我们主宰,也不随我们所愿。渐渐地,我们了解执着于短暂与非实质的一切,会为我们带来痛苦。我们学着超然,不执着,面对任何经验均能保持平衡的心境。

3、然后我们开始体验到真正的快乐;不是欲望的满足,也不是恐惧的防堵,而是从欲望与恐惧的循环中解脱出来。一旦内在的宁静得到发展,我们即可清楚看见别人如何陷在痛苦中,也就自然生出如此的愿望:「愿他们发现我们所发现的:脱离痛苦的方法,与安详之道。」这就是修习慈悲观的适当愿心。慈悲观不是祈祷,也不希望藉由外在媒介来协助。

4、相反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过程,可产生支持的气氛,使他人因而帮助自己。慈悲观可以普施各方,也可以只针对特定的人。不论哪一种情况,静坐者只不过是提供一个出口,因为我们所感觉到的慈悲,并非「我们的」慈悲。由于去除了自我,我们敞开心灵,使它成为充塞宇宙中正向力量的流通渠道。

5、能体认到慈悲并非自我们本身产生,使慈悲的传送更为无私。为了发出慈悲,心灵一定要平静、平衡,且不存负面情绪。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