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一)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青赤诸色像,众生发诸识,如浪种种法,云何唯愿说。
1、共读共读楞伽开示,楞伽浪种二百二十一,开示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青赤诸色像,时大萨偈生发说众生发诸识,慧菩如浪种种法,问曰唯愿云何唯愿说。青赤楞伽经义贯是诸色诸识种法由成观法师编纂的,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像众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云何 2、共读欢迎各位有学之士,楞伽浪种有修之仁者,开示各位高僧大德,时大萨偈生发说开悟见性的慧菩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 3、看《楞伽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4、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青赤诸色像,众生发诸识,如浪种种法,云何唯愿说尔时大慧菩萨用偈语问世尊说:青赤五尘这些色相,所引发的眼识等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引发了众生诸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六意识,或者第七意识。如浪种种法,这个是用眼睛看得到,是实有的,为什么又说无相咧,全世界那一个人说,没有海,没有浪啊,你不是睁眼说瞎话吗。如浪种种法,它统统看到,实实在在,是要大海,要这个浪啊,世尊为什么说,又说,它是无相,也无相咧,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唯愿如来为我解说。 5、【义贯】“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如佛前面所说,“青、赤”及珂、乳、石蜜等“诸”外在“色像”尘境,能使“众生发”起“诸识”,如此则心与境皆有实体;又说“如”风鼓“浪”而生“种种法”,如是则风与浪亦皆是实有,“云何”世尊接着又说无相亦无相。意思就是:一切众生看到大海,看到浪,见到风,鼓起大浪,这个,大家很清楚地看得到,又为什么说:无相,也无相啊,“唯愿”如来为我解“说”。经文:【尔时世尊以偈答曰:青赤诸杂色,波浪悉无有;采集业说心,开悟诸凡夫尔时世尊,也用偈颂来回答大慧,说:青赤诸杂色所引起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些如同要波浪的意识,令心起伏不定,其实是悉无有,就是,都空无自性采集业说心,采集前七识所造的善恶业名为心,名为第八意识,如同仓库,一直把它储存起来,世尊只是比喻,方便来开悟诸凡夫。 1、令凡夫净其自心,然后呢,莫作诸恶,这只是一种比喻。【义贯】“尔时世尊以偈答曰”:我所说外在的“青赤”等“诸杂色”,与作为比喻的海水中的“波浪”一样,皆“悉无有”实性,都空无自性,实皆唯心所现;虽然外境之性实非有,而我却又说“采集”前七识所造之“业”者,“说”名为“心”,而究其实,原无一法可以采集,因为没有能所,能缘之心本空嘛,所采集的这些还是空,空不采空,空不来到空,如何采集呢。 2、空性不来到空性,如何采集,空性的能缘心,也没有来到这个缘起的假相的境啊,诸法本无来去、生、增减,如何采集说,所以说,究其实相,原无一法可以采集,因为能缘心空,所缘境还是空。这是为了“开悟诸凡夫”,所以记得,佛所说的法,都是方便开悟诸凡夫,不是有真实的法,令净自心,莫作诸恶,(以免虚妄造作诸业,而堕入虚妄因缘之法,不能拔出,如海起波浪,不能自止,虽然海浪只是妄相,其性唯水,但以凡夫无智,不能见真,所以故令离妄这两段经文中佛和大慧通过偈语的形式探讨了关于色相、诸识、无相以及心的本质等问题。共读楞伽开示
二百二十一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青赤诸色像,众生发诸识,如浪种种法,云何唯愿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五时说法都有净土法门的施设
- 七佛传法偈,顿悟本心!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21>
- 不受五戒与受五戒,有很大的区别
- 弘一大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22---24慧律法师主讲
- 七佛传法偈,顿悟本心!
- 「转」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及白话文
- 修行最怕就是还没有上路
- 什么叫清净心?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五)16---18慧律法师主讲
- 一切的众生,本来就是清净的
- 住寺院应注意哪些问题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21>
- 人性实验4:平庸之恶与登门槛现象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7---9慧律法师主讲
- 哪十种行为是犯了盗戒
- 人性实验4:平庸之恶与登门槛现象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9>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三)13---15慧律法师主讲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