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13---15慧律法师主讲
1、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二,多罗13---15慧律法师主讲。宝经讲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 2、法师主讲:慧律法师主讲。主讲《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多罗 3、宝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慧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师287页。主讲【如是楞伽大慧大慧,又牛角者,析为微尘,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 4、若言观余物者这一段是跟昨天所讲的内容。说:如是大慧,一般人或者是外道,看到牛有角,因此,经过了比较而说兔无角,说:大慧,我们现在用理性、科学来分析一下,真相是什么。我们用理性客观来分析一下,又牛角者,析为微尘,把它分析到微尘,你会发现没有牛角这个东西,又分别微尘,又很清楚地分析透彻到、透视到最极的微尘,你会发现刹那不住。 5、就是电子、质子、中子……高科技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没有一时一刻停住的,那意思就是说:连牛角都空无自性,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那么,彼何法来对观,是连牛角都是空性的,那用什么来对观,何所观,就是来比较,来比较对观,故而言兔角没有呢。而言兔角无呢。连牛角都是空性的,这不能比较的,就站不住的,那么,彼何法来对观,而说兔角没有呢若言观余物者,若如是观,万法都是空无自性,是绝对的空性,那么就没有任何的比较,这些千差万别的大、小、有、无,长、短、方、圆,都是由分别心比较而来的,如果你也能够体认万法当下就是空无自性,就是绝对的空,因为色即是空,平等不二的这个道理,不经过比量、比较的心态,那么这一些长、短、方、圆,包括语言、文字、有、无啊。 1、一、二、三、四数量啊。都是空无自性,那么就解脱,若言观余物者。说:彼法亦然,意思就是说:从比较当中那是不能成立的,由大比较小,由小又比较成大,这些也不成立的,大、小也是一种概念一、二、三、四还是一种概念,有、无还是一种概念,所以因此,众生啊没有办法离开这些对观法,因为没有办法离开这些对观法,所以就落入强大的、分别的我执、我见,因此生活、生命当中完全不懂得转圜,就完全被困死了。 2、困死在假相当中,因此在假相当中不是着有、就是着无,要不然就是外道着见、着常见。而我们的清净自性没有这个东西,万法回归当下,因为一切法空无自性,不能对观,所以我们活着就懂得要不计较、不比较,因此学佛在做什么呢。学佛就是要转烦恼成菩提,你没有听过一句话吗。 3、说:生命就像跳芭蕾啊。要懂得旋转,才知道什么是精采啊。人的一生,他就像在跳芭蕾舞啊。这芭蕾舞,没有一个芭蕾舞者他不懂得旋转,不懂得旋转,怎么知道什么是精采呢。 4、学佛也是这样子的,学佛也是这样子的啊。人生就像跳芭蕾啊。要懂得旋转才知道什么叫做精采。 5、我们也是啊。要懂得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才知道什么叫做精采啊。【注释】“观牛有角,故兔无角”:若因观牛有角之故而言兔无角。《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二13---15慧律法师主讲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远离虚妄的感觉,依止心中的愿力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一)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 净慧老和尚:文殊菩萨的法门
- 别让你身上最固执的缺点,毁了你的一生!
- 历代普贤菩萨感应四则
- 净慧老和尚:学佛修行的第一步——持戒
- 出家人啥都不能享受,活着有意思吗?慧律法师:我们的意思才多呢!
- 净慧老和尚:功夫到家是什么样的境界?
- 广置义田的顾正心
- 农历六月十九丨恭迎观世音菩萨成道日,瞻礼全球观音圣像
- 共读楞伽开示(十七)遍计所执性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零六)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四因缘故眼识转。何等为四?谓自心现摄受不觉、无始虚伪过色习气、计著识性自性
- 迴向给众生,众生是不是能得到利益
- 印灵禅师解读公案:我是驴子
- 原来线下优势桌游这么好玩!
- 再简单的生活也能过的活色生香。
- 这个苦谛很重要,你一定要从痛苦中觉悟
- 出家人的顺口溜,那些丛林中广为流传的“警策格言”
- 凡到峨嵋山朝山的人,普贤菩萨会帮他成就道业
- 共读楞伽开示(八十二)云何不食肉?云何制断肉?食肉诸种类,何因故食肉?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