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文化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13---15慧律法师主讲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1、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二,多罗13---15慧律法师主讲。宝经讲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二)13---15慧律法师主讲

2、法师主讲:慧律法师主讲。主讲《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多罗

3、宝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慧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师287页。主讲【如是楞伽大慧大慧,又牛角者,析为微尘,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

4、若言观余物者这一段是跟昨天所讲的内容。说:如是大慧,一般人或者是外道,看到牛有角,因此,经过了比较而说兔无角,说:大慧,我们现在用理性、科学来分析一下,真相是什么。我们用理性客观来分析一下,又牛角者,析为微尘,把它分析到微尘,你会发现没有牛角这个东西,又分别微尘,又很清楚地分析透彻到、透视到最极的微尘,你会发现刹那不住。

5、就是电子、质子、中子……高科技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没有一时一刻停住的,那意思就是说:连牛角都空无自性,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那么,彼何法来对观,是连牛角都是空性的,那用什么来对观,何所观,就是来比较,来比较对观,故而言兔角没有呢。而言兔角无呢。连牛角都是空性的,这不能比较的,就站不住的,那么,彼何法来对观,而说兔角没有呢若言观余物者,若如是观,万法都是空无自性,是绝对的空性,那么就没有任何的比较,这些千差万别的大、小、有、无,长、短、方、圆,都是由分别心比较而来的,如果你也能够体认万法当下就是空无自性,就是绝对的空,因为色即是空,平等不二的这个道理,不经过比量、比较的心态,那么这一些长、短、方、圆,包括语言、文字、有、无啊。

二13---15慧律法师主讲

1、一、二、三、四数量啊。都是空无自性,那么就解脱,若言观余物者。说:彼法亦然,意思就是说:从比较当中那是不能成立的,由大比较小,由小又比较成大,这些也不成立的,大、小也是一种概念一、二、三、四还是一种概念,有、无还是一种概念,所以因此,众生啊没有办法离开这些对观法,因为没有办法离开这些对观法,所以就落入强大的、分别的我执、我见,因此生活、生命当中完全不懂得转圜,就完全被困死了。

2、困死在假相当中,因此在假相当中不是着有、就是着无,要不然就是外道着见、着常见。而我们的清净自性没有这个东西,万法回归当下,因为一切法空无自性,不能对观,所以我们活着就懂得要不计较、不比较,因此学佛在做什么呢。学佛就是要转烦恼成菩提,你没有听过一句话吗。

3、说:生命就像跳芭蕾啊。要懂得旋转,才知道什么是精采啊。人的一生,他就像在跳芭蕾舞啊。这芭蕾舞,没有一个芭蕾舞者他不懂得旋转,不懂得旋转,怎么知道什么是精采呢。

4、学佛也是这样子的,学佛也是这样子的啊。人生就像跳芭蕾啊。要懂得旋转才知道什么叫做精采。

5、我们也是啊。要懂得转识成智、转烦恼成菩提,才知道什么叫做精采啊。【注释】“观牛有角,故兔无角”:若因观牛有角之故而言兔无角。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