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7---9慧律法师主讲
1、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四,多罗7---9慧律法师主讲。宝经讲题:《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 2、法师主讲:慧律法师主讲。主讲《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楞伽《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阿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多罗 3、宝经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慧律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师618页。主讲【譬如依缘起自性,楞伽种种妄想自性计著生,以彼非有非无,非有无,无实妄想相故,愚夫妄想,种种妄想自性相计著,如热时焰,鹿渴水想,是须陀洹妄想身见,彼以人无我摄受无性,断除久远无知计著这一段是根据上一次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句话来讲的,我们先复习一下,再来讲这一句才能连贯,翻回来617页,“大慧,身见有二种,谓俱生及妄想,如缘起妄想自性妄想。 4、”解释一下,大慧,我们的我见、我执,从无始劫来、还有后天性的,有两种身见,也就是我见,身见有二种,这个“身见”的意思,就是执着五蕴身为自我、为中心,这个是一切斗争的开始,战争的开始、烦恼的开始,统统就是问题出在执着这个五蕴身为自我,所以这个叫“身见”,就是“我见”的意思,也就是“我执”的意思,所以这个身见有两种,谓与生俱来的我执、我见,还有后天的妄想。妄想就是分别,对境产生的一种能所,叫做“分别的我执、我见”。 5、正如同缘起妄想自性,这一句中间有个“妄想”,就是缘起,那亦是一种妄想,所以说“缘起妄想自性”,然后停一下,而有妄想自性。那么“缘起妄想自性”就是依他起性,而又“妄想自性”就是遍计所执性,这一句就是从根本演化到枝末。 1、说大慧,身见有两种,也就是无量劫来我执、我见有两种,谓先天性与生俱来的我执、我见,种子跟习气,还有后天分别的妄想产生的我执、我见。正如同缘起妄想自性而有妄想自性,一个是根,一个是枝叶。所以“俱生”就是如同树木的根,我执、我见。那么“妄想”就像枝叶一样。 2、那么缘起妄想自性为根本,而有妄想自性。也就是说,有依他起性,才有遍计所执性,其实这两个是相辅相成。好,再翻回来618页。 3、这一段就是乘袭上一次没讲完的。譬如依缘起自性,“缘起”也就是因缘生法,譬如依止缘起自性的四大假合的色身,我们这个四大假合的色身,地、水、火、风又名叫做“五蕴身”,所以就有含有了种种妄想自性计著相生。 4、可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这个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这个色身只不过是四大缘起的地、水、火、风,宇宙中少许的元素,这个缘起自性,其性不可得。这个因缘生法的四大假合呢。却变成了种种妄想自性相,计著相生,就是“遍计所执性”,所以前面是因为有依他起性,又变成了遍计所执性,就是这个意思。以彼非有非无,以彼所执著的那个色身,“非有”非有之相,什么叫“非有相”呢。 5、非有实体之相,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非无”也不能说没有缘起妄想之相,不可以坏缘起相,坏缘起相就变成了断灭了,就没有因果了。《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四7---9慧律法师主讲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讲义】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三)【讲义】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九)【讲义】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
-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五)【讲义】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如木成灰,不重为木。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七)【讲义】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 共读楞严开示(二百七十八)【讲义】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天乘四空定之空无边处定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七)【讲义】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 随机阅读
-
- 如何在寺院诗意地蹲茅坑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二)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讲义】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五)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此下十二句,叹实德迥异二乘,显然菩萨作略;此四句叹自利之德体
- 彻底斩断娑婆想和发愿来生矛盾吗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五)【义贯】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零六)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见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一)【讲义】卯二会六入即藏性(分二)辰初总征 二别释今初
- 当你最痛苦、障碍最深时,你就修这个观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一)【讲义】万法都是心法跟色法,万法不是精神就是物质,说心色二法,即可了知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一)经云:“淫怒痴性,即戒定慧性,”以登伽之事证之,即可断疑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二十八)【讲义】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
- 年纪大了修学禅定,还能得定吗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七)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
- 共读楞伽开示3
- 共读楞伽开示3
- 念佛是除业障最好的方法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一)【讲义】万法都是心法跟色法,万法不是精神就是物质,说心色二法,即可了知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五)【义贯】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一)如是我闻有四义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