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基础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三)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共读楞严开示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一百八十三,开示阿难白佛言:世尊,难白诚如法王所说,佛言方界觉缘遍十方界楞严经讲义是世尊说觉生灭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诚法常住,这两部开示是缘遍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性非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共读有修之仁者,楞严各位高僧大德,开示开悟见性的难白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佛言方界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世尊说觉生灭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三)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2、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3、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与先梵志娑毘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

4、注释:【觉缘遍十方界】:[觉缘],能觉、能缘者见性遍十方界,阿难是指在第六番显见之时,佛说:[见性周遍。]【湛然常住】:[湛然]这是指第四番显见中佛说:见性[譬如澄清百千大海]。

5、[常住],这是指第二番显见不动中,佛言:[谁动]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的见性尚无有静。];以及第五番显见性无还,[无还],即是常住不动。【先梵志】:[先][梵志],在此指婆罗门。[梵][志]凡志求于清净之道的修行人,便称为梵志。

一百八十三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1、原先是指婆罗门之修行者,因为他们修习他们所自以为的清净之道,认为那样的修行可以令他们来世生于梵天。后来[梵志]一词演变为广义的修道人,亦可用来指佛门弟子。【娑毗迦罗】:义为金头或黄发,又称为黄发外道。

2、【冥谛】:冥初之真谛,即万物初始之相,亦即一切万物之初始、本源。此为外道囿于己之所见之妄想,犹如老子所说之[混沌初开],或《易经》之[无极]。【投灰】:指印度有一种外道之苦行,以身投灰,或终日不断将灰涂在身上等,修种种无益于调伏自心贪嗔痴之苦行;这一句修行的重点找到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方法是什么,就是调伏自心的贪嗔痴,这个才是真正的修行,而不是在身体受种种的苦;无益的苦行当远离。

3、其他有的更惨的,譬如说拔头发、终日裸露。有的常蹲、有的常浸水中、倒立、倒吊、卧刺,或持牛戒、狗戒等无益、无义之苦行,而谓如是受苦能消业障,消错方向了。不是说打香板就一定能消业障,要看打的人那个功夫,还要看那个被打的人的根器。

4、打香板打下去,你的贪嗔痴消了,真的业障消了。打下去能忏悔,我痴、我见慢慢的消,这个打香板就很有效。要叫我跟你打,我还不要呢没有那种根器啊。

5、有时候要挑人家的业呢。业它会转移的。《金刚经》里面讲,说你这一辈子诵《金刚经》,为人所毁谤,是因为你前世的关系,这《金刚经》不是讲得很清楚吗。诵《金刚经》以后,它可以转的。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