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派传承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八)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

共读楞严开示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立一百六十八,开示又则汝今见物之时,百又汝既见物,则汝杂则诸世物亦见汝;体性纷杂,今见既见间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物之物物阿难楞严经讲义是时汝时汝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汝体汝并汝,这两部开示是性纷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成安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六十八)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

2、共读欢迎各位有学之士,楞严立有修之仁者,开示各位高僧大德,百又开悟见性的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

3、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

4、经文:【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阿难见性周遍。

5、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注释:【汝既见物,物亦见汝】:因为能见之性既然是[物],反过来,[物]也就是[见]。物也有能见之性。物若有能见之性,则当你见物之时,此物也见了你。

一百六十八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

1、这个时候,有情、无情,见性跟物象完全混乱了,叫做【体性纷杂】:能见跟所见体性纷杂,如是则能见与所见,有情与无情,体与性都纷乱相杂,分不清楚了。【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如是则你、我、以及世间一切法,都无法安立了,因为搞不清楚到底何体是你,何体是我,何体是外物。【若汝见时,是汝非我】:当你见物的时候,一定是[你]在见,而非[我]在见。这个见性是不可混杂的。

2、义贯:佛言:[又,]见性若是物,[则]当[汝]现[今]正[见]某[物之时,汝既见]此[物],同时此[物亦]应能[见汝]才对,因为物具有能见之性,如是则能见与所见其[体]与[性]都会[纷]乱相[杂,则汝与我并诸]有情与无情[世间],皆[不成安立]。阿难:[若]当[汝]在[见]物之[时],一定[是汝]在见,而绝[非]是[我]在见。你的[见性]能[周遍]于一切,若见性是物,就一定有体积与质碍,怎么能够周遍一切呢。

3、所以,见不是物,物就会有障碍。则此见性[非]是[汝]之真性,[而]会是[谁]呢。你[云何自疑]那不是[汝之真性],此[性]本在[汝]而你却[不]敢认为它[真]是你的,反而欲[取我]之言说以[求]证其[实]呢。

4、诠论:这一段论辨[见性非物]之文1。若见性是物,则你应能见[吾之见]→,依此类推,反过来说,然你实不能见到[吾之见]我的见性。∴所以,见性不是物。

5、这第一段,若见是物,是不对的,推论到最后,见性不是物。假设你能见[吾之见],则你也应能见[吾之不见]→依此类推,然你实不能见[吾之不见],你根本没有能力,看到我不见之处。所以,你能见[吾之见]是不能成立的,你根本没有能力,见到我之见性。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