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五十六)【讲义】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三百五十六,开示【讲义】循业发现。百讲世间无知,义循业发缘及言说惑为因缘,现世性皆及自然性,间无计度皆是知惑自识心,分别计度楞严经讲义是为因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识心实义,这两部开示是分别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 2、但有都无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共读欢迎各位有学之士,楞严有修之仁者,开示各位高僧大德,开悟见性的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3、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4、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已四双拂二计]经文,【循业发现。 5、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解释一遍:一切众生,佛菩萨示现那是例外,佛菩萨循自作业,一切众生循恶业。循种种的业发现,世间无知,不知道这个业性本空,这里要注意,不知道业性本空,本来就是如来藏,没有能所、没有缘起,也不是无因生,众生不了解这个。 1、因为循业发现,不知道业性本空,本如来藏,没有能所,是绝对的本体,悟入像佛一样的境界,得大自在的妙用,众生没办法,所以,完全被四大地水火风空卡住了。循业发现,世间人不知道这个是如来藏性所影现出来的地水火内空。 2、为因缘迷惑,因缘有基本的元素,基本的那个最小的元素,就是微尘相,你如果要承认缘起法、因缘法,就必须承认有微尘的这个实性,也就是所谓邻虚尘;佛陀说,这个邻虚尘仍然无自性,本来还是空。所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自然]就是无因,因为外道连因缘都不了解,哪里了解如来藏性。 3、这些因缘法有根、尘产生了识,或者是外道的无因,完全出自于哪里。皆是识心,分别计度,意思就是一切众生不能离开妄想、颠倒的意识心;一切众生不能离开执着的意识心;一切众生不能离开无因的意识心;一切众生都没有办法离开颠倒、妄想分别的意识心,都没有办法。这个识心如果好用,这世间来讲的话叫做可贵的经验,最好的发挥到极处,文化的种种经验、语言的经验,把这些科学、物理种种的经验,这些统统叫做识心计度。只要你有所分析就叫做识心。 4、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的地方在这里。我这里讲的,如果你悟得出来,就见性,就在当下,悟不出来就很麻烦。譬如你们二个人在讨论对方,甲说对方很有钱,乙就说这个人个性很古怪,甲乙看到一个人就一直在讲,一直交叉、一直分析,一直讨论,累积种种的经验一直讨论某一件事情,这就叫做意识心。 5、佛法不是这样,他不能一直继续分析,你要进入佛的领域,单刀直入就告诉你:这个人不存在,没有东西可以讨论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行,名为佛行;不住一法,名为正法,就是你所讨论的这个缘起的相,它当体就是空,没有东西可以讨论,单刀直入就超越一切表相,契入如来藏性。世间法就是识心,分别计度;出世法就是超越这些识心计度识心就是我们所讲的执着、分别、讨论。共读楞严开示
三百五十六【讲义】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奶奶的往生纪实
- 妙善禅师:一生行医救人、慈悲为怀、站着示寂,被称金山活佛
- 大手印浅析讲记合集
- 如何彻底走出迷茫,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 舍利弗成佛的国土有什么特点
- 妙莲老和尚:要吃二三十年素,才能把浑身的骨髓换掉,完全换一个素身
- 如何快速读懂楞严经?
- 如诚老和尚:那时候你就知道了,生死就是从这个地方了的。一切自己做主,不被世间转
-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 大珠慧海禅师《顿悟入道要门论》全集
- 如何最大化发挥自己的优势?
- 如何发现你身边有“沟通”才干的人?
- 凡夫被命转,圣人能转命
- 可怕!原来这个模式会让人生越来越糟糕……
- 因为愚笨而不闻思,是错误的想法
- 妙莲老和尚:要吃二三十年素,才能把浑身的骨髓换掉,完全换一个素身
- 要想离开畏惧所求皆满,应该这样去做
- 如何彻底走出迷茫,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如来藏的因果律自性原理——修心的重要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