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二十)无此解法之道力 有至高见地甚深修持于心无利
1、大手《大手印》浅析讲记,印浅于心一百二十,析讲修持无此解法之道力有至高见地甚深修持于心无利。记百解法见地你那理论敌不得生死,无此无利你那神通算不上解脱。道至高“解脱染净缠缚,甚深无功用修正而任运也。大手 2、印浅于心”对污染、析讲修持清净分别不休,记百解法见地就被染、无此无利净的道至高概念缠住束住了。从这种缠缚中解脱出来,甚深就是大手“解脱染净缠缚”。 3、《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是随顺,无所住是不粘滞,随一切缘而不粘滞,生灵妙无住之心,这是“无功用修正”。八地以前的菩萨都是有功用修正,比如我们教大家时刻照顾本来,照顾就是有功用修正,但是你不照顾不行。一旦忘记掉,就又住相、住境了,又跟妄念跑了。所以,要时时刻刻注意观照,这是从有功用转化到无功用的方法。 4、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能“无功用修正。”修正者,就是不要散乱,时时刻刻正念昭昭,了了分明无功用者,连观照之心都没有了,这才是“无功用修正”。 5、诸位注意,不是现在让你马上做到,而是要从有功用到无功用。有功用修正时,不要认为这样修就满足了,就以为是修好了。我们要进步、进步、更进步,八地、九地、十地不算,等妙二觉还不算,要究竟觉——圆成佛果才能了手。 1、所以,要努力做功夫,功夫做到最后才能任运。要从“有功用修正”着手,不这样,怎么能到“无功用修正”的程度呢。 2、那就要于妄念息处,识得真心,时时保护它,这点最重要。“如无此解法之道力,虽有至高之见地、甚深之修持,亦于心无利“解法”就是认识法身。如果只知道死做功夫,或者道理讲得很好,但却不认识法身,就是“无此解法之道力”。 3、若无此道力,“虽有至高之见地、甚深之修持,亦于心无利。”至高之见地,指道理懂得很多。甚深之修持,指打座功夫很好。 4、若不认识法身,只有这些是不行的。香严禅师原是百丈禅师的弟子,他很聪明,对经论禅语样样通达,问一答十,但却没有解法之道力,没有认识法身。 5、百丈禅师圆寂之后,香严就去参问他的师兄沩山禅师。沩山禅师看到香严来了,对他说:“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汝聪明灵利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大手印》浅析讲记
一百二十无此解法之道力 有至高见地甚深修持于心无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天乘四种禅定之三禅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一)阿跋多罗宝即是无上宝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一)如来特于此无上顿教,说出自证境界,令诸大菩萨亦能体会如来自觉圣趣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八)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
- 【图】虚云老和尚120年的传奇人生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八)大慧,是名圣智三相,若成就此圣智三相者,能到自觉圣智究竟境界。是故大慧,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一十四)【注释】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二)一切佛语心
- 境遇不好,应当退一步来想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二)【注释】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
- 随机阅读
-
- 下品中生是什么样的情况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五)【注释】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诠论】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九十二)大慧,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及梦
- 皈依的三宝有两种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云何守护国?诸天有几种?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八)【注释】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二)佛复有几种?复有几种生? 魔及诸异学,彼各有几种?
- 在《六祖坛经》中参悟人生三重境界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八)大慧,是名圣智三相,若成就此圣智三相者,能到自觉圣智究竟境界。是故大慧,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七)【注释】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五)兔毫窗尘虮,羊毛麥廣麦尘,钵他几麥廣麦?阿罗麥廣麦几?独笼那佉棃,勒叉及举利,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
-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七)觉自心现量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一)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六)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 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慾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五)【诠论】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八)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一)言说别施行,真实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此为佛子说,愚者广分别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