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凭什么离开三界
净土宗的离开带业往生,诸位你想想看,离开净土是离开一个清净庄严的地方,你没有修行也就罢了,离开你说佛陀加持你,离开可以!离开这个我们可以接受。离开你凭什么受持七宝池八功德水?因为弥陀本愿摄受,离开这个我们也接受。离开 但是离开关键的一个问题,你凭什么离开三界?你是离开怎么离开三界的?净土宗要做两件事:第一个离开三界,第二个投生净土。离开投生到净土这一块,离开你可以说是离开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我的,阿弥陀佛让我进来的离开,这个功德不是我修的,阿弥陀佛修好以后把我带过去的,可以!这个可以!但是关键问题来了,你怎么离开三界的?你讲个道理我听听看。你的生死业力还在,三界能放过你吗?所以这个地方就必须用唯识学的概念了。因为我临终时正念分明,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正念分明,我没有去刺激它。 诸位!业力要得果报,从唯识的角度,除了种子,还要有辗转熏习,它必须要有第六意识的颠倒爱取。你的田里面有很多的种子,但是你没有去灌溉它,没有去施肥,它就不能开花结果。所以带业往生简单地说,就是让你的生死业力沉澱下来。 所以你看净土宗,为什么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相继我们就不谈了,你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问题在于念佛就念佛,干嘛要「都摄六根」呢?因为不「都摄六根」,你的心向外攀缘,就会刺激生死业力。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往生,不是说他净念相继功课没做好,不是说他跟阿弥陀佛没有感应道交,而是三界没放过他,他的第一关都没过。你把生死业力刺激得这么强大,阿弥陀佛来了也没办法。你先得有本事走出三界,才有办法迎接弥陀的光明。你三界都走不出来,那有什么办法呢? 所以一个人到晚年的时候,为什么要收心?就是这样,不收心就是在辗转熏习,不断地攀缘它,你的生死业力到最后怎么办?有些人念佛不摄心的,到佛堂时,他专心念佛;出去该放逸时还照样放逸。这样会产生两种力量:第一种生死业力;第二种往生的愿力,临终时同时现前。诸位!你们猜猜哪一种力量大?当然是生死业力的力量大!因为这是熟境界,你一天念两个小时佛号,但你一天要打二十二小时的妄想。 所以诸位!我一再告诉净土宗人,你不是只做念佛一件事,你要做两件事:你要收心,再念佛。这两个。很多人都没有看到「都摄六根」这四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缺一不可。你对娑婆世界不放弃,不断地攀缘它,你这句佛号再怎么念也没有用,因为你不断地刺激生死业力。从唯识学的角度,业力本来没有自性,虽然有种子,但是它不会得果报的,除非你第六意识去刺激它。所以你不能再刺激生死业力了,要赶快放下,所谓「我今暂作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在家居士早晚课须知
- 华严三观和天台一心三观是相似的
- 农历二月初五,瞻礼玄奘法师舍利,功德无量
- 净慧老和尚:看虚云老和尚如何演绎轻安
- 我想学佛,但佛号念不下去怎么办
- 共读楞伽开示(六十四)何因度诸地?谁至无所受? 何等二无我?云何尔焰净?
- 共读楞伽开示(四十四)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合掌恭敬,以偈问曰: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
- 净慧老和尚:“小三关”都没过 只耍嘴皮子有何用?
-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 净慧老和尚:功夫到家是什么样的境界?
- 南怀瑾:这个成功以后,祛病延年是寻常事,不算稀奇,返老还童大概也不难吧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五)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大海波浪性,鼓跃可分别;藏与业如是,何故不觉知?
- 慈心济虱微命的沙门
- 共读楞伽开示(六十八)伽陀有几种?长颂及短句,成为有几种?云何名为论?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八)尔时世尊以偈答曰:若说真实者,彼心无真实
- 千万别自杀!修行人晚年受病苦,要忍耐下来,安心受报
- 盗木材的夫妻
- 净慧老和尚:文殊菩萨的法门
- 共读楞伽开示(六十八)伽陀有几种?长颂及短句,成为有几种?云何名为论?
- 共读楞伽开示(六十五)诸智有几种?几戒众生性?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