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生恶业令不生,这是最高的标准
唯识学把造业的未生过程,依据初、恶业中、生最后来说明业力的标准轻重: 一、造业前:造业前的未生意乐很重要,意乐即是恶业动机。有些人造业前心的生最意乐很强,譬如他要去拜佛、标准念佛,未生谁也不能阻碍他,恶业他是生最主动积极的。造业前如果是标准依止强大的上品意乐,所造的未生业力就特别强大。造罪业亦复如是恶业,造罪业时,生最心如果是主动积极,别人皆无法劝谏你,你的心如石头般坚固,则这个业力所召感果报的业力也强大有力。 所以造罪之前所依止的意乐,对得果报影响很大。如果所造的业只在特殊的因缘之下,偶而为之,这业力就轻微,因为他没有强大的意乐。因此造业之前的意乐,影响了业力的强弱。 二、造业中:在造业过程中所面对的境界,如果造业的所缘境是上品的境界,如父母、师长或清净的佛法僧三宝境界,对这上品境所造的业力,它的势力特别强大。所以在什么样的所缘境中造作,这也影响业力的强弱。 三、造业后:造业后是否后悔、追悔,若有追悔,这追悔会折损业力的力量。如果造善业后却后悔,这后悔也会折损善业的力量;反过来说,造恶业后能后悔,这后悔也会折损恶业。 这里佛陀说:未生恶业令不生,这是最高的标準。我们在修学的自我调整过程中,虽然还做不到未生恶业令不生,但起码自己要安住在惭愧心中,若有造罪业,事后要自我反省,呵责消灭恶心的相续,如是罪业才能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在大乘佛法中也很强调这观念: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若探讨罪业的根源,身体及口这两者都不能造罪业,它们只是工具,业力的出现一定是由心所推动,罪从心起,所以忏悔也是由内心所发动,心若灭时罪亦亡,若造业的恶念已消灭,则罪业也会被改变。所以心能造业,心也能转业。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用无贪来对治贪着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一十九)禅宗处处是禅 在在处处都是道场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一十八)妄念尽为智慧 逆缘成为助伴烦恼成为道行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七十七)妙有非有真空不空 无所住着任运而作
- 修行最怕就是还没有上路
- 《叹世万空歌》《观心铭》《息心铭》《心王铭》《悟心铭》《释心诀》《吕祖养生歌》
- 《佛陀的格言》十三、实行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七十八)心起知为智慧功用 观照及一切时皆如
- 嗔恨心重,控制不住该怎么办
- 有爱则有苦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七十五)着相有为而修俱不能证到事事无碍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真心朗然现前对境不失就是解脱智之道力
- 不断忆念你的清净本性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十三)未曾修习未曾离亦不离无修习义
- 《大手印》浅析讲记(二)真入定是对境不惑心空无住了了分明
- 《佛陀的格言》二十、智慧
- 现阶段你还无法度仙界冥界的众生
- 《佛陀的格言》十七、教育
- 百丈禅师示大乘顿悟法要
- 《大手印》浅析讲记(八十三)在妄想动处下手则一了百了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