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成败就是看你离心性有多近
我们一般的个人因果的修证是向外,从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成多近这个是离心远路。而《法华经》不是个人,注意啊!成多近法华经说一个人改变因果的离心捷径是从内心改变!你只要能够启动佛法界的个人如是相、如是成多近性、如是离心体、如是个人力、如是成多近作、如是离心因缘果报,就可以了。个人 这里的成多近关键在相状,因为如是离心性,这个心是不可捉摸的。我们现在是借相修心,我们要借悲智双运的相状来启发我们的菩提心;我们通过涅槃寂静的相状启发我们的出离心。你看《法华经》到最后,你说,欸,我去哪里去找悲智双运啊?我看每一个人都不是悲智双运!那你就要诵经了,你在凡夫法界很难找到佛的法界的相状,遇到《法华经》这种大乘经典以后,那你要多多读诵经典了,就是借佛菩萨的这种功德相,来启动我们的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作、因、缘、果、报。 《大乘止观法门》中慧思禅师说:【心性自清净,诸法唯一心。此心即众生,此心菩萨佛。生死亦是心,涅槃亦是心。一心而作二,二还无二相。】 「心性自清净,诸法唯一心。」我们要修行,要把因果的法则拉到一念心性,这才是捷径。不能从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这样子就糟糕了。心性有本体跟作用。本体就是当体即空,就是本来清净;但是当我们起作用的时候,就落入十法界十如是,就有很多的理具事造。 当它起作用的时候,「此心即众生,此心菩萨佛」。当我们迷惑的时候,我们违背我们的清净本性,叫做背觉合尘。这个时候我们启动的是众生法界的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如果我们迴光返照我们一念心本自清净、本自具足,叫做背尘合觉,那我们启动的是佛菩萨的如是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 所以,生死是它,涅槃也是它。一心,因为迷悟的因缘而开出了染净的因果;但是当它回归到本体的时候,还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本自具足。也就是说,心性是最公平的。你怎么操作它,它就现什么给你受用。当我们离心性越远的时候,就是你这个人离家出走越远,你就越堕落了。 从佛法看一个人好坏,如果你还在说这个人修多少善业,那表明你还是一个初学者。真正入大乘法门的人,他只要问你一句话,他看你的讲话离心性有多远,就是古人讲的「道一句」,如果你都是心外求法,那你这个人有福报也没什么用,都是魔业。这个福报为什么没有用呢?因为福报只会让你放逸而已。 一个迷惑的人,福报越大越危险。福报不见得是好事,看你怎么用。用得好,你借假修真,用福报力来成就功德;弄得不好,你在福报中迷失自己,那你造的业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一个人的成败,从观心的角度,就是看你离心性有多近。也就是说,从这个乞丐离家有多近(他的观照力有多强),就看得出来这个人成佛的时间还有多久。所以观心是关键。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 《佛陀的格言》六、慈爱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4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二十八)心注眼眼注空 禅宗是大密宗
- 只要证得了空的义理,看一切就无罣碍
- 41岁方大同因病离世,别再让素食成为“背锅侠”
- 《佛陀的格言》六、慈爱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三十一)因地不正,果遭迂曲
- 峨眉山万年寺北宋普贤铜像
- 《佛陀的格言》二、私欲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零七)正起念时亦不见有念可起是名无念
- 《大手印》浅析讲记(四十五)此性即是法身 本自无生 何有依托
-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 《佛陀的格言》二十四、施舍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三十三)心不死则道不生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十九)修行不成功就是没护持好这天真佛性
- 念佛时一直想着其他事情,这个该怎么办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零三)做功夫的目的都是使妄念不连续
- 《大手印》浅析讲记(五十三)做功夫令心坦然住 不擒不纵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七十六)所谓无念是念起无住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