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伽开示(二百四十一)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著:觉知因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
1、共读告共读楞伽开示,楞伽二百四十一,开示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著:觉知因尽,百佛兔无角想,种外著觉知因如兔无角,道作一切法亦复如是无所无角无角。楞伽经义贯是有妄亦复由成观法师编纂的,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想计想兔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尽兔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切法有修之仁者,共读告各位高僧大德,楞伽开悟见性的开示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百佛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2、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伽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 3、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著:觉知因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底下这个,在破邪,破除外道的断见跟常见,以下这个老参不一定都~初学佛法的,不用讲,他一定听不懂。老参,不一定,那有一种人,两种人听了会很法喜,那么,就是有相当的唯识基础,他听了会法喜。 4、再来一种,叫做,你讲得越难的,我就越想挑战它。这个由兴趣引出来的,一种内在的菩提根所以这一段对初学佛法来讲,完全听不懂的,后面这个啊。那是不可能听得懂,那听得懂的那就很有善根,但是师父呢想办法让听得懂。 5、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计着,觉知因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说:佛告大慧啊。有一种,这个是指有一种外道执无见的外道,执着这个无见,跟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那个“无”,完全不一样,它这个无见,叫做断灭见。空无自性,是指体性本空,这外道指空无所有,就是否定因果,空无所有,叫做断灭见,这完全不一样喔。 1、万法空无自性,是佛所体悟的,有一种外道,执无见的外道,是万法空无所有,什么统统没有,那是断灭见的。有一种执无见的断灭见的外道,作无所有,“作”就是起,起一切法,断灭见的无所有,无所有,就是万法空无所有,简单讲:就是否定缘起法,妄想计着,这是由外道内心自己产生妄想,自己执着那一种角度跟观念,外道没有佛的正知、正见、正觉只是依照六识心所发的那个觉,不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叫做,觉知因尽,觉知,不是依正等正觉,佛的那种正知、正见的觉,是依六识心所发出来的妄觉,断灭见的妄觉因尽,就是因缘有时候而尽,意思就是,在某一个时间、空间,你看,因缘有时候而尽了。你看看,它底下举一个例子了,你看,兔无角想,后面所用的叫做兔角、兔角,兔无角,就是:你看看头顶上没有长角,那就可见,在其它的动物身上,有时候可以看到鹿啊。 2、可以长这个角,可是这个兔子确实看不到角啊。那个头顶也没有长两只角啊佛教所讲的因缘法,到这个兔子的顶上,就发现讲不通,没有那两只角,就没有长角的因缘,所以一切法,到某一种时间、空间,它是断灭的,它是空无所有的。你看,就像兔子没有角,这种莫须有的妄想啊。如兔无角,比如说:像兔啊。 3、一生出来,兔就没有角了,兔无生出角来,所以一切法也是因缘有时尽啊。并没有佛所讲的因缘法,有时候发展到最后,诸法空无所有,你看看,你看得到兔生角吗。 4、你看,兔不生角,因缘法就讲不通,所以因缘有时尽。就用这个兔无角的角度,来否定所有佛讲的因缘法,意思是:某一些因缘,不是遍一切处的因缘因缘有时尽,有处而尽,叫做觉知因尽。“因”,就是因缘尽,因缘有时候而尽,就是觉知因尽,就是~这个因,当然就补上缘。 5、觉知因缘有时而尽,有处而尽,产生了兔无角想,这种莫须有、莫名其妙的妄想。如兔无角,他就,你看兔没有角,因缘有时尽,所以万法其实是空无所有的。再强调,空无所有跟空无自性,是完全不一样的。共读楞伽开示
二百四十一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著:觉知因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九)【讲义】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四)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四)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一)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九十五)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及与自然;诸和合相与不和合,心犹未开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二)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
- 念佛时一直想着其他事情,这个该怎么办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六)【讲义】若因法生,世间诸法,不离五尘,汝观色法,及诸声法
- 随机阅读
-
- 持戒念佛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一十二)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二十一)【讲义】[未三破因空生]破除因虚空而生识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七)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
- 先从梦中醒,再度梦中人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二十四)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八)【讲义】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五十五)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
- 如何修持地藏法门
- 共读楞严开示(三十五)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七十)【讲义】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三十六)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
- 憨山大师彻悟心性的故事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零七)【义贯】阿难,汝常晨朝以手摩头。于意云何?此摩所知;谁为能触?能为在手?为复在头?若在于手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六)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一十)【讲义】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
-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八十九)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 共读楞严开示(一百一十四)“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支时,四支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八十九)【讲义】癸初发愿报恩二誓言度众生三求除细惑四速成正觉五申述不退今初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