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二十九)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一切俱时现,心境界亦然;境界不具故,次第业转生
1、共读共读楞伽开示,楞伽浪镜二百二十九,开示譬如海波浪,百譬镜中像及梦,海波一切俱时现,中像心境界亦然;境界不具故,及梦界亦界不具故次第业转生。切俱楞伽经义贯是时现生由成观法师编纂的,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心境 2、然境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次第欢迎各位有学之士,业转有修之仁者,共读各位高僧大德,楞伽浪镜开悟见性的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 3、看《楞伽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经文:【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一切俱时现,心境界亦然;境界不具故,次第业转生。 4、识者识所识,意者意谓然,五则以显现,无有定次第这一段的意思啊,在解释我们的心不了解真相,有时候,一时俱现,有时候,次第而显现。则彼愚夫,心中所现的不真实相,就像什么呢。 5、这一段是指愚夫,没智慧的众生,心所现的不真实相,乃是,所现的是什么相呢。譬如海波浪,也就是海水中所现的波浪。 1、又譬如镜中所现的这个种种的相,镜一照,像就现前,以及梦所现的境界,都是不实在的。那么,上面的比喻,是海波浪、镜中像及梦,这是一切俱时现,也就是众生之心跟外境,也常常同一个时间所俱现。 2、那么,众生心境界亦然,就是众生的心与心外的境界,亦然,就是亦常如是一时而现,亦然就是,也像上面的比喻,同一个时间会显现。接下来,但有时候呢,境界不具故,但有时候,这个境界的因缘,没办法一时具足故,这个时候,外境便次第业转生,这个业,当然指的是业用,那么,业用有因缘果,当然就是逐渐令诸识产生,因而展转生起。识者识所识,什么叫做第六意识,是怎么生起的呢,说:识者,这第六意识怎么来的呢,识所识,就是了别前五识所认识的,所缘的落下的影子。 3、接下来,意者意谓然,那么,什么叫做第七意识的末那识呢,意者,什么就是第七意识的末那识呢,意谓然,这个意就是心意,谓然,然就是如此,因为看到了假相,就误认为就是这样子,不了解因缘生,也不了解刹那生灭,也不了解体性本空的道理,所以,意谓然就是,嗯,就是如此嘛,所以,凡夫有凡夫的修行,那么,执着的人有他的~,修行人有他的执着的角度,还不到佛的境界的时候,就什么众生,九法界的众生,都仍然有微细的执着。五则以显现,什么是前五识呢。 4、前五识就是显示,现,就是现量境界,就是现在前面的,叫做现量境界。无有定次第,因为前五识是显示的现量境界虽境前后转生,所以,因为有时候因缘不具足的时候,他就次第而生,说:无有定次第,也就是没有一定的次第。【注释】“一切俱时现”:“俱时”,即,就是此谓:如,就像,海浪、镜像、以及梦境一样,众生之心与外境亦常如是一时俱现。 5、所以,如果根器利的人,在心性一时俱现的那一刹那,悟到了究竟无相,真如就显现了。“心境界亦然”:“心境界”,为众生心与心外境界。我们总认为,外面的境界是离开心的,跟我们肉体是没关系的,其实万法都是识心所现,因此,众生心与心外的境界,也“亦然”,即,也,亦常如是一时而现。共读楞伽开示
二百二十九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一切俱时现,心境界亦然;境界不具故,次第业转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能够身心俱出家,才称为大丈夫之事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三)【注释】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哀愍者所说,自觉之境界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七)云何一阐提?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
- 共读楞伽开示(三十二)一切佛语心
- 念佛时一直想着其他事情,这个该怎么办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二)【诠论】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四)【诠论】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远离一切虚妄故
- 打坐念佛气一直在头上鼓,应该如何解决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四)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
- 随机阅读
-
- 对娑婆的爱取调伏到最低
- 共读楞伽开示(七十五)云何空风云?云何念聪明?云何为林树?云何为蔓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六)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五)兔毫窗尘虮,羊毛麥廣麦尘,钵他几麥廣麦?阿罗麥廣麦几?独笼那佉棃,勒叉及举利,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
-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四)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九)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大菩萨众心之所念,名圣智事分别自性经,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零六)为有几阿 ,名舍梨沙婆?几舍梨沙婆,名为一赖提?几赖提摩沙?几摩沙陀那?复几陀那罗,为迦梨沙那?
- 往生极乐世界,有五因缘不退
- 共读楞伽开示(二百三十九)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大菩萨众心之所念,名圣智事分别自性经,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
- 共读楞伽开示(九十)何因男女林?诃梨阿摩勒?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无量宝庄严,仙闼婆充满?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四)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
- 因过去业缘,未能见佛庄严相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三)一切法不生,一切妄想不生,就是真如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八十九)【注释】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五十)【诠论】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七十)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一)大慧,是百八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 共读楞伽开示(二十三)一切法不生,一切妄想不生,就是真如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