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六十)应身无量,度脱众生四句,正明上之三学,不唯自度,实欲普度众生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六十,开示应身无量,应身度脱众生四句,无量正明上之三学,度脱不唯自度,众生之学自度众生实欲普度众生。句正楞严经讲义是明上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普度,这两部开示是共读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楞严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开示有修之仁者,应身各位高僧大德,无量开悟见性的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产生种种宗教妄想。 2、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看《楞严经》你说记不住,其实没有人能记住。抓住里边的某句话成为你的生活指导,正好对应了你生活里边,你正好又执着了一件事、两件事,那么你看经典里边的某句话,正好一下子指导了你那件事。 3、那这句话你就记住了。【应身无量,度脱众生四句,正明上之三学,不唯自度,】不只是自度。【实欲普度众生。 4、以众生机多类广,】因为众生根器太多。【其数无量,若欲度脱,应机示现之身。如观音菩萨,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为什么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呢。 5、为什么一个「上」呢。因为心性往上来讲,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跟佛是一模一样的。换句话说:你要救度众生,就一定要大悟,佛的本妙觉心,你都体悟不出来,你如何能够说法,而不离第一义谛救度众生呢。 1、所以,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这个本妙觉心就是要大悟。【随类现身,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应以何法得度,即说何法,普度众生,同出爱河,诞登彼岸;】这个「爱」就是贪染的意思,爱河就是生死流、生死河,一切的生死皆从贪染开始,意思就是:贪着于世间的假相、五欲六尘。【即大菩萨,普现色身三昧,一身不分而普现,万机咸应以无遗,无作妙力,】无作妙力就是不假造作,如来藏性本来就有这个能力。【自在成就:此叹慈德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谓非特现在,】不只是现在。 2、【分身尘刹,度脱众生,乃至尽未来际,皆以三学,拔济群苦,】戒、定、慧,这个戒、定、慧,用整体性来讲,戒就是对因果负责;定就是心如如不动;慧能起大用,一体三面,三而一说:戒、定、慧总括三藏。就是对因果负责什么是持戒。就是连小因小果都很注意,哲学家说:所谓成功的人,是那些懂得注意小节的人。 3、这个就是因,注意那个因。一个成功的人,是懂得注意小节的人,连那个小节都不放过,特别的注意持戒就是这样。那么有定就是大火炬,你点一根蜡烛;如果一个人没有定,就是容易落入情绪上的东西。就像点一根蜡烛,你走出去风中,风很大,蜡烛一点点,点了以后,风一吹熄了。 4、没有定就是这样子,没有三昧的定,很容易搞情绪。但是,如果我们的定愈来愈深。就要像佛一样,那就像大火炬一样。假设说这风有多大,它一样也不会熄灭,表示说有定的时候,它的火把不会熄灭的。 5、因此,定学很重要的,也就是三昧成就,则佛道成就,一切自利利他,皆必须在定中,意思就是:定就是真功夫了;一般定不下来。慧就是起作用。共读楞严开示
六十应身无量,度脱众生四句,正明上之三学,不唯自度,实欲普度众生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上则尽形寿念佛,下则临终十念,都能往生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20
- 《大手印》浅析讲记(十)妙有者具足见相就是见性 性相不二 色空不二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三十五)离诸做为内外不着 始觉合于本觉令身安住
- 龙树菩萨:十二礼偈
- 《大手印》浅析讲记(四十八)啥叫妄念 有所住 就叫妄念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5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5>
- 经常这样观想,随时都诸佛菩萨护念你
- 《大手印》浅析讲记(四十八)啥叫妄念 有所住 就叫妄念
- 《什么才是你的》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二十六)由空性之本住起现大悲入无方悲悯
- 修行最怕就是还没有上路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二十八)心注眼眼注空 禅宗是大密宗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零五)妄念灭处真心随得更为重要
- 《大手印》浅析讲记(十八)直指和反问的方法
- 将冤亲作父母孝,作诸佛敬
- 《与神对话1》这本书, 透露了哪些秘密?
- 《大手印》浅析讲记(九十二)如河流之瑜伽时时观照 保护己灵与真心相应
- 《大手印》浅析讲记(一百零六)妄念起者任其起 放任不是攀缘不息的放纵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