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文化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14>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

1、楞严《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经第前二十四圣,套说通前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摩中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圣圆圣>前二十四圣主讲:慧律法师主讲。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

《楞严经》第十一套:说三摩中二十五圣圆通(前二十四圣)?14>

2、套说通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摩中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那个还是圣圆圣>想,那个叫做笨笨呆呆的楞严。

3、经第因为诸圣人见“无想定”有如一个大陷阱,套说通前所以不喜欢入此定,摩中“要执无想为真解脱,圣圆圣>起出离想而修此定,所以一定要把执着无想定为真解脱,要把他唤醒他。起出离想而修此定,一切圣者不执有漏法为真解脱及真出离,故于此定必不修行。”一定不会去修行无想定。整句念一遍:要执无想为真解脱,你把错误的思想,执着无想定,把它认为是真解脱,起这个出离想,才可以修此定,一切圣人是不执着有漏法为真解脱,以及真出离的,无想定不是真解脱。

4、所以,故于此无想定,一定不会去修行无想定。以上引《俱舍论》讲的再回到本题:“灭受想定”。

5、前面引《成唯识论》中说,由于圣者修灭尽定时,虽然彼定能令一切心心所都灭尽,但在一切心所有法中,诸圣者“偏厌受想”二种心所,以受想二心所对证涅盘的妨害最大,而且对有情生死的影响也最巨故。受跟想身、口、意,都有感受、都有妄想,眼、耳、鼻、舌、身、意,什么时候不会感受。

前二十四圣?14>

1、什么时候不会妄想呢。所以,众生要断了这个受想,还真不容易。

2、但是,如果六祖的话,那就很简单了:原是臭骨头,何必立功课。所以,六祖没有在说:我早上坐下来要做什么功课、要诵什么经,晚上坐下来要诵什么经的,原是臭骨头,何必立功课。所有的功课,其实都要回归自性的觉悟,回归自性的觉悟,就没有功课了,叫做无学了,为什么还要一直念呢。

3、一直念,是因为要遵佛的言教,把心境……把佛的言教、真理,引进我们内心里面去奉持。所以诵经等于是遵佛的遗教;那么,你不按照佛的遗教,你诵那个经有什么意思呢。所以诵经,我就问他:你是诵给佛听,还是诵给自己听。如果你诵经是诵给佛听,佛不需要听,因为那是佛讲的,那还要你诵给佛听啊。

4、是诵给自己听,那诵给自己听就对了为什么。你要警惕自己啰。

5、所以,诵经是诵给自己听的,不是诵给佛听的。诵给佛听,为什么佛不听呢。我现在举一个例子,譬如说今天我讲《楞严经》给你听,有一天,我到你家去泡个茶;这假设说啦,我不会去啦。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