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1
1、楞严《楞严经》大纲,纲目目次解说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次解大纲,楞严目次解说主讲:慧律法师主讲。纲目 2、次解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纲目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次解 3、楞严底下,纲目5,次解历险生忧——忧魔入心。楞严【又彼定中诸善男子,纲目见色阴消,次解受阴明白,所证未获,故心已亡,历览二际,自生艰险,于心忽然生无尽忧,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于人令害其命。此名修行失于方便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手执刀剑,自割其肉,就是残害自己,很可怕的行为。 4、或常忧愁失于正受。】你看这个修行修得怪怪的,不喜欢看到人,走进山林、森林。 5、所以那些奇奇怪怪的,都不是正法。义贯:[又彼]进修禅[定中]之[诸善男子,见]自己[色阴]已经[消]尽,[受阴明白]显露,当此之际,[所]欲新[证]者,就是破受阴,尚[未获]得,而[故心],色阴,[已亡],因此[历览]前后[二际]茫茫无寄无所适从,油然[自生]前途[艰险]怖畏之感。[于]其[心]中[忽然生]起[无尽]之[忧]愁,眠则[如坐铁床],睡不安枕,食则[如饮毒药],食不甘味,既已不乐世间,所求圣道又仍无着落,[心不欲活],恨不速死为快,[常求于人令其害命。 1、][此名]虽有心[修行],却[失于]以正智观照之[方便]:若及时觉[悟]、改悔、忘忧、[则无]过[咎,非为圣证]之境界。但[若作]已得[圣]证之[解],而以舍命为解脱,就是拿刀子来砍死我。这样就是解脱了,作如此见,名为恶见,很可怕的知见。 2、[则有一分常忧愁魔]趁隙而[入其心腑],摄其神识,增其忧愁,令其[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欣其舍寿]速死。[或常]怀[忧愁],而[走入山林],怪癖,很怪的癖好,走到山林,单独一个人。以厌世故,[不耐]烦[见人]。连看人都不喜欢,修行修到这种程度。 3、彼行者即以此等邪念而[失于]三昧[正受],反成邪受,来世[当从]其邪见邪受而[沦坠]恶道。6,觉安生喜——喜魔入心。【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稳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此名轻安,无慧自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旁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也是很可怕的,自己跳起舞来,控制不了,自己认为已经得无上道。 4、义贯:[又彼]进修禅[定中]之[善男子,见色阴]已[消]泯,无复质碍覆盖心光,得大光耀,从而[受阴]得以[明白]显露,心地虚明,因此睹见清净本心,当[处]此一尘不染,恒常[清净]境界[中,心安稳后,忽然自有无限]欢[喜]之心[生]起,[心中欢悦,不能自止]。就是喜悦得不得了。 5、[此名]定心成就后,远离粗重所发的[轻安]善心所法,所以身心快乐莫可言喻。然行者[无慧]自察,而[自禁]过量之喜。若能觉[悟]返悔[则无]过[咎,非为圣]人实[证]之真得大自在境界。《楞严经》大纲
目次解说11
- 最近发表
-
- 四空定的过失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六)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六)佛告阿难:“如汝所说,真所爱乐因于心目,若不识知心目所在,则不能得降伏尘劳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三)约理即以无我之真我,起不闻之真闻,闻如是之法,法法皆如,法法皆是,唯一如来藏性,为此经之理体,是为闻成就
- 地藏菩萨对一切众生救度的最善巧方法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七十一)【讲义】卯二会六入即藏性(分二)辰初总征 二别释今初
- 六祖和慧律法师开示《金刚经》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 共读楞严开示(二十五)破识显根
-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四十八)【讲义】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
- 随机阅读
-
- 大安法师正月初三新春开示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九)【讲义】是故当知: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是华相非从空来,非从目出之故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一十)【讲义】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一)【义贯】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 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零五)【讲义】又即后文偈云:‘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是也。如人瞪目观空,瞪久发劳,则见空华。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二)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六十六)【讲义】汝曾不知:如来藏中,性见觉明,觉精明见,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 吾见散乱艳喜,愚癡特迦大事已办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三十)【义贯】阿难,又汝所明,耳声为缘,生于耳识。此识为复因耳所生,以耳为界?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五十七)【讲义】巳五 识阴 (分三)午初 举喻合法 二 就喻详辨 三 结妄归真 今初
- 共读楞严开示(四十三)约理即以无我之真我,起不闻之真闻,闻如是之法,法法皆如,法法皆是,唯一如来藏性,为此经之理体,是为闻成就
- 对治内心有所得的执着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四十四)【讲义】寅二别明即妄即真(分四)卯初会五阴即藏性 二会六入即藏性 三会十二处即藏性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一)【义贯】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 共读楞严开示(九十)初悔闻请定竟 戊二 会众愿闻
-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
- 共读楞严开示(八)初销颠倒想说空如来藏
- 共读楞严开示(三百九十五)【讲义】见爱烦恼、见道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八十八)【义贯】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