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基础

《楞严经》第十五套:?18>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楞严经》第十五套:?18>十习因、楞严六交报、经第交报七趣轮回

1、套>《楞严经》第十五套:。习因18>十习因、趣轮六交报、楞严七趣轮回。经第交报

《楞严经》第十五套:?18>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2、套>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习因十习因、趣轮六交报、楞严七趣轮回:。经第交报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

3、习因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趣轮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4、如果你有因缘,若非神通,即须业力,到地狱去看一看,你就会觉得说:嗯。这个人世间,加护病房、或者是这一些植物人,虽然看起来好像很难过了,不过跟地狱比起来那好得百千万倍啦。这植物人虽然是说没办法反应躺在那边也不必火烧,也不必全身洒满了虫,只是插个管子,暂时休息而已,因为爬不起来,要不然也没有办法可是到地狱去,你看了那个医院里面,开刀,就觉得说:哇。这个人麻醉药退的时候好痛、好痛、好痛~那个只是开刀,你到地狱去的时候,那一种苦,那不是开刀你所能形容的,那个百千万倍的痛苦。

5、「闭听」:]就是[幽闭其听觉。「如是闻波」:如是闻报之波。

《楞严经》第十五套:?18>十习因、六交报、七趣轮回

1、]「注闻」:若注于耳根之闻觉中「则能为责、为诘」:「诘」,]就是[诘实,诘问,逼问谓此则能感为被狱官、狱卒责罪]以[及诘实之境。「注见」:若注于眼根之见觉。

2、]「注息」:若注于鼻息之嗅觉。「注意」:若注于意根之思觉。[义贯]:[此人既入狱中,仍依本所造闻业而「发明二」种报「相:一者开」放其「听」觉,由于在世时依动尘而造恶,故]所以[今]现在[感得「听种种」愦「闹」之声,而令其「精神」愚「愗」混「乱;二者」幽「闭」其「听」觉,由于其在世时依静尘而造恶业,故]所以[今感得「寂无所闻」,其被「幽」闭之魂「魄」如「沉没」于无声的大海之下一般。

3、]「如是闻」报之「波」涛,若注于六根,则六根各各感其交报:若「注」于耳根之「闻」觉中,「则能」感「为责」罪、「为诘」实之境。若「注」于眼根之「见」觉,「则能」感「为雷、为吼、为恶毒」之「气」。若「注」于鼻「息」之嗅觉,「则能」感「为雨、为雾、洒诸毒虫,周满身体」。]这个最恶心了。

4、一只蟑螂就受不了了,全身都是毒虫,这日子怎么过咧。[若「注」于舌根之「味」觉,「则能」感「为脓、为血、种种杂秽」之境这个你要到开刀房。那个割出来的那一些医疗器材那就看了就,我敢保证你。

5、好几天吃不下饭,保证好几天吃不下饭。[若「注」于「触」觉,「则能」感「为畜、为鬼」等可畏之状,或「为粪、为尿」等可厌之景。

分享到:

京ICP备2024096807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