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楞严开示(四十五)佛有三身
1、共读共读楞严开示楞严经讲义是楞严圆瑛法师编写的,楞严经义贯成观法师编写的开示,这两部开示是共读由台湾省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主讲。今天芯记禅院与大家继续共同学习高僧开示。楞严欢迎各位有学之士,开示有修之仁者,共读各位高僧大德,楞严开悟见性的开示仁者在评论区批评指正,指引教授,共读开示教导芯记禅院后学之人的楞严学习感悟,悲悯在家学人,开示无善知识指导难免对经典望文生义,共读产生种种宗教妄想。楞严 2、开示学“楞严楞伽”开示要用智慧,不能钻文字的牛角尖,不能被艰涩的文字转出烦恼来,要透过文字,见到文字背后的本来面目,见到真如佛性,见到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那个。学精典,体悟比理悟要重要得多。【自觉异凡夫,则超六凡法界;】意思就是我们能够自觉,就不同于凡夫了。 3、【觉他异小乘,则超二乘法界;】因为小乘只修自己,菩萨则能够利益众生,所以,觉他是不同于小乘的,二乘就是声闻、缘觉。【觉满异分证,则超菩萨法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4、】菩萨还没有证到究竟觉,所以叫做分证觉。这个分证就是分分证悟,叫分证,意思就是:佛陀如果像十五号的月亮那么圆满;菩萨就像十一、十二、十三的月亮,虽然有光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之为佛,就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种境界,就可以被称为佛。【佛是十种通号之一,】什么叫十种通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5、十种都可以称为佛。【乃指本土娑婆教主,】释迦牟尼佛。【即中天竺迦毗罗国,净饭王太子,十九岁出家,三十岁成佛,号释迦牟尼,是为主成就。 1、】这太子不做,三十岁成佛,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就成佛了。【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处成就。上句是所化处,下句为所住处】所化处是室罗筏城,那住哪里呢。 2、就是祇树给孤独园,也就是祇桓精舍。【佛有三身:一、法身佛,无在无所不在,以法身无相,故无所在;以法身遍一切处,故无所不在。】法身佛,我们常常以法身,把它当作是虚空来比喻。无所在就是你指不出来。 3、这个无所不在,遍一切处,不是用心去合虚空,是虚空跟万象都是如来藏性,要这样观照才对的。不是你扩大你的心一直往外,认为心跟虚空合,这个观念是错的。【经云:清净法身,犹若虚空,亦无在无所不在。 4、】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佛性,你就学习胸量放大。【二、报身佛,有无量相好庄严,在莲华藏世界。 5、】大乘佛法讲法身、报身、应身;而小乘,不谈法身,也根本无所谓的报身,就是一尊释迦牟尼佛,他不承认大乘所讲的经典的思想,没有什么叫做法身;也没有什么叫做报身,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三身是大乘佛法才接受的,小乘不接受这种观念的。【三、应身佛,乃应众生之机,所示现之身,或在灵鹫山,或在竹林园,今在室罗筏城,祇园精舍,以示迹此处,无论久暂】应身佛,是顺应众生的机缘,所示现出来的身形。有时在灵鹫山,有时在竹林园,如今在室罗筏城、祇园精舍。以此形迹出现在这里,不管时间长短,离去、到来、行动、停止,都被称作住。共读楞严开示
四十五佛有三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 《金刚经》分段贯释——净佛土分第六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22---24慧律法师主讲
- 三参法师:这部经,越是到坟墓念功德越大,越是晚上修功德越大
- 饮酒食肉,能令子母不得安乐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22>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19>
- 《金刚经》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 广钦老和尚教打坐方法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43---45慧律法师主讲
- 三资粮之愿(邪愿、恶愿、许愿、善愿、正愿)
- 万千烦恼,皆源于心。
- 透过无分别智远离五种过失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9>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33>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4---6 慧律法師主講
- 众经之王《华严经》的不思议功德
- 《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20>
- 三参法师:这部经,越是到坟墓念功德越大,越是晚上修功德越大
- 《金刚经》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