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七处征心)?33>
1、楞严《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经第七处征心,套破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妄识无处破妄识无处,处征七处征心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心>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 2、套破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妄识无处义贯:“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处征种种心生,心>随”众法“所”和“合”之“处,楞严心”即“随”之而于彼处“有”就是经第再念一遍:“佛告阿难:汝今说言:由法生故,种种心生,套破随”众法“所”和“合”之“处,心”即“随”之而于彼处“有”,生就是有了。那么我问你,你这个由诸法和合而生起的心,到底是有体性,“有实体”的,还是“没有实体”的。若“是心”是“无”实“体”的,“则”诸法等于是实“无所合”了,并没有和合了。 3、连心体都没有啊。因此才会生出一个没有实体的心;所以,心若无实体,可以证此心并不从和合而生。 4、纵使姑且承认“若”心虽“无有”实“体,而”它却“能”,可以,从他物和“合”中而生“者”,这个立论如果能够成立,“则”有人可以说这世间除了十八界以外,还有一个第“十九界”是“因”于有个第“七尘”与其他六尘和“合”而生起;然而“是义不然”,这绝对不是这样子。并没有一个第十九界,大家都知道,只有十八界。是从第七尘与六尘和合;这个看不懂的,要加二个字的:是从第七尘与“外面”六尘,如果不加“外面”,就搞不清楚了,什么第七尘与六尘。不是这个意思,是从第七尘与外在的六尘和合而生,这怎么可能。 5、哪来的第七尘呢。并没有一个第十九界,大家都知道,只有十八界。是从第七尘与六尘和合;这个看不懂的,要加二个字的:是从第七尘与“外面”六尘,如果不加“外面”,就搞不清楚了,什么第七尘与六尘。 1、不是这个意思,是从第七尘与外在的六尘和合而生,这怎么可能。哪来的第七尘呢。 2、又,因为第十九界并无实体,如同你们所说的心是没有实体一样的,既无实体性,纵饶你如何的坚持,它都不可能变成实存的东西,既非实存,则等于无物;故说心无实体,等于是说心是无物一样,既是无物,则可以反过来证明诸法并没有和合,更无心从中生起。因此可以证明:“由法生故种种心生,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此论不得成立。诠论:佛在此答覆阿难的,便直接去芜存菁,只引阿难在论证中所真正用到的下半偈:“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意思就是:由外境引起的内在的起心动念,是这个意思。而略去了阿难只拿来当门面的前半偈:“由心生故。 3、”佛在此所用的论证方法,是撇开一切,直接讨论阿难所说的“由诸法和合所生的心”,来探究此心的相状。佛将此心分为两大部分来讨论:一、这个心是无实体的。 4、二、还是有实体的。本段先集中在第一个命题:此心是无实体的。然而这只是借着讨论心有无实体的论证方式,来达到另一个真正的目的:也就是破阿难“执心为和合而有”这个妄见。 5、阿难在此第五计中有三个错误:一、未解佛义而妄用、并且曲解了佛语。因为不了解佛在讲什么,这个太多了,同样是这样讲,底下的人听了就会扭曲二、执心为和合生灭之法——这又是另一项严重的根本错误。因为和合生灭的心,就是妄心,以唯识言之,也就是缘外尘而有的六识妄心,尘有即有,尘谢即灭,这什么意思呢。故此心断非众生常住真心把笔放下来,看这里,什么叫做妄心。《楞严经》第四套:破妄识无处
七处征心?33>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45>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2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34>
- 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11>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2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4>
- 修忏悔应该兼具事理并行
- 《楞严经》第三套:科判与序文?2>
- 《楞严经》第二套:总论(义贯绪论)?3>
- 《楞严经》第九套:审除细惑
- 苦都是因业而成,都是自己造的
- 《楞严经》第三套:经前十门?8>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18
- 《楞严经》大纲(目次解说)8
- 各宗要略——禅宗
- 《楞严经》第七套: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3>
- 《大手印》浅析讲记(四十六)要先定才能见微细流注
-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34>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