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5>
1、楞严《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讲题:《大佛顶首楞严经》。经第主讲:慧律法师主讲。套番 2、楞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经第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套番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楞严再把今天发的经第讲义请出来,今天发的套番讲义呢,就是楞严根据昨天的这样子调查,昨天这样子的经第调查有90%几的人都听得懂,只有少数人听不来,套番为了全面性利益众生,楞严所以,经第只好把师父潦草做的套番笔记发给大家,这个就是师父简单做的笔记,我也不知道今天要发给大家,要不然我把字写漂亮一点,给大家印象好一点,这是没有想到要发。 3、后来发现,各个这样子调查的结果,这些初学佛法的人,听起来很困难,摸不着门,好了,那我们就简单再介绍一下。诸位把这张讲义请出来,[八识与四分关系图],八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第六、第七、第八识。 4、四分就是: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这个第八识,师父写的:如大海水,这是初能变,从本性一念不觉,产生阿赖耶识,所谓的第八识。 5、诸位转识成智不是把第八意识转掉。如果把第八意识转掉,那就不能成佛了。是转染成净,是这个意思,第八意识的体,都是不生、都是不灭的。所以,转识成智不是把第八意识转掉;如果把第八意识转掉,那你用什么来成佛。 1、连那个清净的体都没有了。转识成智的意思是说:把污染的转成清净的。 2、这一张表非常的重要,是为什么呢。因为它跟《楞严经》的如来藏所讨论的息息相关,所以,这一张讲义就是特别重要。 3、这一张讲义,是对[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的加强解释,为什么能生诸缘。最重要的它是在解释,我们一念不觉以后,就初能变、二能变、三能变,就一直迷……,由微细的变成粗惑,然后一直攀缘外境,一直返回不了真如。 4、诸位看。第八意识的右边:相分的本质,见分的本质。 5、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第八意识在微细的时候,它这个见分跟相分出来的时候,本来还是非常微细的,精神跟物质还不是分得很清楚。后来经过了初能变、二能变、三能变以后,就愈来愈强烈地执着。《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5>
《楞严经》第五套:十番显见?5>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天人果报的缺点和优点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五)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云何世俗说?唯愿广分别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五)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云何世俗说?唯愿广分别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一十四)云何断诸想?云何三昧起?破三有者谁?何处为何身?
- 持名念佛一法,事则至简至易,理则至深至妙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五)【讲义】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
- 共读楞严开示(六十一)己三列上首名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婆尼沙陀等,而为上首
- 共读楞严开示(十四)审除细惑,说二如来藏
-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二)【义贯】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六十一)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
- 共读楞伽开示(一百四十)杂句非杂句。说句非说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处句非处句。字句非字句。
-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 共读楞严开示(二佰六十四)【义贯】阿难,是诸狂华非从空来,非从目出。如是,阿难?若空来者,既从空来,还从空入
- 共读楞严开示(十三)圆彰七大,即性周遍
- 共读楞严开示(八十六)第七卷末,佛答妙禅那,因阿难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
- 盗木材的夫妻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讲义】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 共读楞严开示(四百三十一)【讲义】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
- 共读楞严开示(五十七)能于国土,成就威仪者,承上善超故能,非同寻常小圣
- 搜索
-
- 友情链接
-